截污處理的發展現狀分析
截污治理措施在目前的發展看來,地方仍有不少短板。此外,由于監管不到位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水體河面出現大面積漂浮物,河岸上大量垃圾隨意堆放,也是造成黑臭水體“反彈”的隱患。借著黑臭水體治理的東風,沿河截污工程又如火如荼的開展了。由于本輪大部分工程還剛剛投入運行,其治污成效還有待觀察。但過往的失敗的教訓,個人覺得有必要深刻反思。
1、低估了黑臭水體治理的難度
黑臭水體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制定近中遠期的治理目標,分期分步驟實施。過去的截污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運動式思維治污,越治越黑,越治越臭。
2、沒有從系統的角度治理黑臭水體
傳統的黑臭水體治理思路主要就是建截污管和調蓄池,而沒有考慮截污水的處理問題,基本屬于“管殺不管埋”。如果只截污而不新建處理設施,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是否有富裕能力處理這些巨量的可生化性差的摻雜了雨水地下水的合流水了。目前看來,至少相當一部分的城市核心區污水處理廠是沒有能力的(設計的時候,不管是設計規模還是處理工藝根本就沒有考慮這部分水)。
這種情況下,污水只不過換個地方溢流污染罷了,甚至還干擾了現有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這從我國污水廠進廠COD濃度逐年降低可以得到驗證。能否針對截污水的水質水量修建的污水處理設施,是考驗是否真正重視黑臭水體治理的試金石。
水體的自凈能力是黑臭水體治理的zui終保障。將三面光的硬質駁岸改造成生態護岸可以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但一定要在保證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有關的水力計算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否則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管理、施工等問題也屬于必須系統考慮的問題,但設計院不能過多去考慮這些問題。設計過度考慮這些問題,有時候會鬧笑話。
3、截污的有關科研工作不夠扎實
舉個例子:截污倍數的定義很多人都沒有理解就在研究截污。問個簡單問題:排水工程整個設計流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截污倍數?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很多研究其實是來搞笑的。當然,國家規范關于截污倍數的一些規定也值得商榷。
4、截污系統的存在變成管理混亂的借口
沒有截污系統,有關部門有節操的工作人員還能稍微抵制下房地產商把污水接入雨水管的現象。有了截污系統,連抵制的理由都不存在了,導致系統雨污混接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