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孫獻平、羅軍和詹明生申請的“使用原子濾光器的量子通信裝置(Free-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atomic filters)”,經過長達六年的評審,zui近獲得美國*(號:US 8031873)。
當需要白天實現衛星-地球、衛星-衛星的遠距離自由空間光通信(激光通信或者量子通信),當要求白天測量來自遠距離之外的物質光頻特征信號,當希望白天觀測來自80~110 km處大氣層的鉀原子熒光、鈉原子熒光的時候,使用什么樣的濾光方法能夠抑制強的背景光同時讀取微弱的光信號?超窄線寬原子濾光研究以及在自由空間光通信、遙感、激光雷達等方面的實驗演示表明:利用了原子的吸收、發射、色散及內部能量轉換等物理特性的原子濾光是理想的方法之一,能夠有效地進行頻譜濾波,*地提高光學信號的探測靈敏度。原子濾光方法因此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前景。
武漢物數所依托原子分子物理學科平臺,在原子濾光及其應用研究的基礎上,將原子濾光方法應用于自由空間量子通信系統。實驗演示表明,在量子通信裝置里,利用原子濾光器引入的低損耗介質和超窄線寬的頻譜濾波器件等特性,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就能夠在強光下工作(Applied Physics Letter, 89 19 (2006), 191121.)。實驗也演示了一種Raman放大原子濾光方法(Optics Letters, 33 16 (2008), 1842.),能夠進一步減少背景光噪聲產生的通信誤碼率,從而保證獲得安全的量子密鑰。原子濾光方法有望應用于強太陽光背景和極微弱信號光條件下的量子因特網、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以及高精度光學多普勒測速和光學遙感等領域,保證這些系統白天與黑夜全天候運轉。
這些研究得到國家973項目(2001CB309309)、*知識創新工程項目(KGCX2-SW-10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