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用離子阱測量锘原子質量
以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為首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使用離子阱捕獲了102號元素锘的原子,并測量了锘原子的質量。該方法使獲得長壽命的超重元素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志上。
除了地球上自然存在的92種元素外,科學家們已陸續發現20多種人為產生的化學元素。在這些元素中,原子序數超過103(或105)的元素被稱為超重元素。到目前為止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壽命都很短,大多在秒和毫秒的量級。由于超重原子核數量少且壽命短,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直接測量它們的質量和電荷,只能通過測量它們的α衰變鏈來間接推斷。
現在,由GSI主任邁克爾·布洛克領導的科研小組成功研制出一套復雜的試驗裝置SHIPTRAP,并將其與曾發現6個超重元素的速度過濾器連接在一起,不僅成功捕獲了锘原子,還測量了它的質量。
科學家們先用加速器發射的鈣離子轟擊鉛箔來產生锘,然后用過濾器將锘與其他反應產物分開。在SHIPTRAP裝置中,锘離子先在充滿氣體的空腔中被減速,然后被所謂的彭寧離子阱捕獲。在離子阱磁場的作用下,锘離子在一個很小的螺旋軌道上以特定的頻率運動,通過它锘原子的質量可以被直接計算出來。測量的精度可以達到百萬分之五。
這是在沒有理論假設的幫助下,以的精度直接確定锘原子的質量。而質量是原子的一個基本屬性,通過它可以直接計算出原子組成的結合能。反過來,這也決定了原子的壽命或穩定性。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在離子阱中可能會發現壽命非常長的超重元素。
邁克爾·布洛克表示,锘原子質量的測量只是他們新研發的測試設置SHIPTRAP成功的*步。他們現在的目標是要繼續完善測試裝置,向越來越重的元素前進,將來或許有一天能夠到達超重穩定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