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清除”人腦痛苦記憶新法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撰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無需服用藥物就能“刪除”痛苦記憶的自然方法。他們發現,人們在回憶往事時,有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大腦可以把不好的記憶“改寫”得更好一些。
人類記憶反映的是大腦對信息的檢索,而不是對zui初事件的反應。盡管多數學者表示,“刪除不良記憶”有助人類走出以往陰影,但也有持不同觀點的人宣稱,讓大腦保持和檢索某些痛苦的記憶,可能有助于人類從錯誤中吸取必要的教訓,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為了讓實驗參與者產生不好記憶,研究人員首先在他們觀看一幅彩色方格照片時,對其進行輕微電擊,從而讓他們在看到那張圖片時就會感到害怕。第二天,這些人在單獨看這張畫以前,又重復了上述電擊試驗,以加強大腦在圖片與電擊之間的。
不過,科學家發現,人類記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記憶存在于大腦期間,有一段時間在不斷發生變化,并根據新信息更新。人們在回憶往事時,大腦中存在很短暫的一段“窗口”時間(大約6個小時),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找到清除各類不良記憶的辦法。
從長遠看,通過了解記憶的變化趨勢,我們可能找到幫士兵清除記憶里慘烈戰爭場面,幫人們忘掉不斷浮現在腦海的車禍場景和病態恐懼癥的“非藥物方法”。目前,用來治療心臟病的β-受體阻滯藥和麻醉劑氣體都可幫大腦消除部分痛苦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