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研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秸稈木屑經熱解液化處理后變“生物質油”
秸稈木屑經熱解液化處理后變“生物質油”
近日,新一輪的油荒迅速蔓延全國多地,排隊加柴油的車輛更是在加油站前排起了長隊。然而,在濱州市一家企業內,成堆的棉花秸稈、木屑、稻殼經過熱解液化等工藝處理,搖身變成了“生物質油”。10月24日,記者在現場目睹了這一過程。在棉花主產區的濱州,原本被農民隨意焚燒的棉花秸稈從此有了好的去處。
目睹秸稈變成“油”
自從10月9日下調油價后,浙江、內蒙古、四川等多地加油站陸續出現限購柴油或無油可加的現象,民營加油站對此更是抱怨不斷,新一輪“油荒”襲擊國內成品油市場,能源短缺問題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重點。就在人們為即將面對的“油荒”發愁時,一項全新的生物質油研發技術進入產業化實質階段,兩套產能各為1萬噸/年的生物質油熱解液化設備在濱州市濱城區秦皇臺鄉正式投產。“你看,這就是我們生產出來的生物質油,含硫少,二氧化碳動態*,生產工藝過程環保節能,整個生產過程中不會產生廢水、廢氣、廢渣。”今天,山東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總張世軍拿著一瓶生物質油向記者介紹,廠區內的兩套生物質油熱解液化設備,是在全國范圍內*家投產運行的。
記者注意到,瓶子里的生物質油呈棕黑色,旁邊還有一個瓶子裝有炭粉。據了解,除了這兩種產品以外,在生物質油的生產過程中還有類似天然氣的另一種副產品——綜合氣產生。
這些產品是怎么生產出來的?記者在張世軍的帶領下進入了生產區,目睹生物質油的制造過程。在原料庫的西側,是成堆的棉花秸稈。在大功率秸稈粉碎機的工作下,秸稈被粉碎成直徑約3毫米的顆粒,然后經管道被分別吸到5個原料庫內貯存。在原料庫和兩套高溫爐之間,又分別連接著管道。“我們通過管道,利用負壓將秸稈、木屑、稻殼等顆粒吸到密閉的高溫爐內,溫度瞬間升到680℃—700℃,顆粒經加熱裂解后部分可燃物質迅速氣化,形成氣體存在爐內。緊接著,氣體被導入冷卻爐內,溫度驟減后氣體迅速液化冷凝后,就變成了棕黑色的生物質油。”張世軍告訴記者,生產出來的生物質油是一種水分和復雜含氧有機物的混合物,可以替代重油、柴油和煤焦油等,也可以作為燃料直接燃燒使用,也可用作燃油鍋爐和工業窯爐燃料。經過精制加工后,還可以替代0號柴油作為內燃機燃料。伴隨出來的副產品炭粉,可以作為草木灰,也可作為活性炭廠的原料。綜合氣則在生產過程被循環利用,燃燒后用來設備加熱提溫。
記者站在近30米高的設備臺架上看到,生產出來的生物質油被送到儲存罐中,炭粉被裝在成袋的編織袋內,等待著發往客戶手中。
2噸秸稈能出1噸油
“目前,瀝青攪拌站、熔塊廠、發電廠等很多單位都在應用我們的生物質油,而且,這種生物質油含硫量低,能大幅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屬于國家提倡的環保產品。經用戶使用證明,生物質油替代柴油、重油使用效果很好,產品已是供不應求。”張世軍表示,每套設備能日產25噸—30噸生物質油、18噸炭粉、7200立方米綜合氣,需要50噸—60噸秸稈或木屑等顆粒。
張世軍認為,濱州是棉花的主產區,每到入冬時節都會產生大量的秸稈,被農民們堆積在路邊或作為廢棄物點火燒掉,秸稈、木屑、稻殼等大量生物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如果綜合利用可替代石化燃料,有效緩解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緊缺局面。而且,生物質油生產原料采用田間廢物,原來被當作柴火燒的秸稈,現在卻作為生產的原材料,能帶動農民增收,有效提高“三農”收入。“在生產過程中我們發現,棉花秸稈的出油率在50%左右、稻殼約45%、木屑在55%—60%之間,現在用2噸秸稈就能產出一噸生物質油。”張世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噸棉花秸稈(水分在10%以下)收購價在220元/噸,生物質油售價2000元/噸、炭粉售價1000元/噸,經濟效益顯著。整個生產工藝符合國家新能源、節能減排、再生資源的政策,現在正在準備擴大到年產10萬噸的產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