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納米結構因其大小均一、組裝可控、易于改造和大量制備等特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典型代表,蛋白質納米殼(例如病毒納米顆粒、鐵蛋白、熱休克蛋白等)具有空心對稱結構,在納米材料合成、納米顆粒排布、納米器件組裝、生物活性分子可控輸送等方面已顯現出誘人的應用價值。打破蛋白納米殼表面的對稱性、實現其表面單功能化,將使蛋白質納米殼指導的納米基元組裝的拓撲控制以及納米尺度物體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成為可能。
zui近,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王強斌課題組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納米生物學實驗室合作,在“病毒納米顆粒指導的三維離散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策略”(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4202)基礎上,發展了一種對蛋白質納米殼結構表面單功能化的策略,從而實現了對離散納米結構組裝的更精細調控。他們以“SV40病毒主要衣殼蛋白VP1包裝量子點形成雜化病毒納米顆粒”這一體系為模型,闡明了該策略。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在組裝單元VP1五聚體表面同時引入半*和*標簽,分別作為功能模塊和純化模塊。功能VP1五聚體與非功能(野生型)VP1五聚體在一定優化比例下混合組裝(圖1,步驟1);借助功能VP1五聚體表面的*標簽,通過鎳柱親和層析可以方便地將單功能化的病毒納米顆粒純化出來(圖1,步驟2)。金納米顆粒結合實驗進一步證實了所構建病毒納米顆粒的單功能性,也表明這種蛋白質納米殼結構可以作為指導金納米顆粒-量子點一對一結構的良好支架(圖1,步驟3;圖2)。
該策略可以拓展到其他蛋白質納米結構,在無機納米顆粒的單功能化、復合納米結構的設計與構建、單顆粒追蹤、配體-受體相互作用定量研究、藥物定向輸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該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
此項工作得到中科院“百人計劃”、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等的大力支持。
來源: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