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上海生科所發表Science 子刊新文章
生物通報道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和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11月1日在*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Signaling上發表了題為“Persistent Stimulation with Interleukin-17 Desensitizes Cells Through SCFβ-TrCP-Mediated Degradation of Act1”研究論文,介紹了關于持續炎癥調控機制研究的成果。生物通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錢友存研究員,*作者是錢友存研究員的博士生施沛青。該課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和上海市科委的經費資助。
生物通
炎癥性細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單獨誘導,或與其它炎癥因子如TNF聯手協調誘導,炎癥性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基因表達來發揮炎癥效應,在宿主防御系統以及炎癥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等的病理中都發揮重要作用。快速的炎癥對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抗感染具有重要作用,而持續或慢性炎癥會引發機體病理反應,需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還不清楚機體是否存在對連續IL-17刺激的調控作用以避免持續炎癥以及慢性炎癥病理。
新研究發現持續白介素-17刺激引起細胞脫敏,避免了持續的炎癥效應。機制研究發現連續白介素-17刺激導致其信號通路中關鍵分子Act1的磷酸化、泛素化及蛋白酶體介導的降解,從而引起了細胞脫敏。白介素-17刺激通過E3復合體(SCFb-TrCP)泛素化IkBa(inhibitor of NFkBa)及隨后蛋白酶體介導的IkBa降解而激活NFkB通路,在炎癥信號激活后又通過SCFb-TrCP泛素化Act1及隨后的蛋白酶體介導的Act1降解從而終止炎癥信號的進一步激活,表明機體對信號激活與終止存在有效的耦聯機制。
這一研究揭示了一條在IL-17連續刺激下的脫敏新機制,新研究發現為與IL-17相關的炎癥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生物通
錢友存課題組長期從事白介素-17信號轉導與B細胞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近期這一課題組捷報頻傳,在IL-17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連續取得突破性成果。在近期的研究中,錢友存課題組研究人員讓IL-17C與自己的受體——白介素17受體E對上了號,并確認了它們在抗腸道病菌感染過程中的作用,為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研究人員證實在腸道病菌感染的情況下,腸道上皮細胞會特異性的分泌IL-17C,而IL-17C會以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腸道上皮細胞上的IL-17RE/IL-17RA受體復合體,進而向下游傳導信號,激活炎癥因子和抗菌肽,從而抵抗病菌的入侵。IL-17RE基因敲除小鼠在腸道病菌侵染的情況下喪失正常小鼠的抵抗能力進而發生死亡。
更有趣的是,IL-17C還和IL-22(另一個重要的抗感染細胞因子)一起作用于腸道上皮細胞,協同誘導抗菌肽的產生,進一步擴大了抵抗病菌感染的效應。這項研究闡明了IL-17C及其受體IL-17RE在宿主粘膜免疫過程中功能與作用機制,為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0月12日的《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
(生物通:何嬙)
生物通推薦原文摘要:
Persistent Stimulation with Interleukin-17 Desensitizes Cells Through SCFβ-TrCP-Mediated Degradation of Act1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eukin-17 (IL-17) is important for the immune response to pathogens and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diseases. To avoid persistent inflammation, signaling by the IL-17 receptor (IL-17R), which involves the adaptor protein Act1, must be tightly controlled. Here, we report that persistent stimulation of HeLa cells with IL-17 resulted in degradation of Act1 and desensitization of IL-17R signaling. IL-17 stimulated the Lys48-linked poly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ct1, which was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similar to the IL-17–dependent degradation of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B α. Act1 was recruited to SCF (Skp1–cullin-1–F-box)–type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es containing β-transducin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1 (β-TrCP1) or β-TrCP2 in a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manner upon stimulation of cells with IL-17. Dominant-negative β-TrCP or knockdown of β-TrCP1 and β-TrCP2 markedly reduced IL-17–induced,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Act1. Thus, our studies identify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desensitiza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SCFβ-TrCP-mediated degradation of Act1, that occurs during persistent stimulation with IL-17.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錢友存生物通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免疫與疾病研究組組長
學習經歷生物通
1983-1987 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 學士學位
1987-1990 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細胞生物學專業 碩士學位
1996-1999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理學專業 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90-1996 揚州制藥研究所 工程師
1999-2000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 博士后
2000-2003 美國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CCF) 博士后
2003-2005 美國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 研究職員(research associate)
2005-2007 美國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 研究助理教授(project staff)
2007-至今 中科院上海生命*/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
獲獎情況
2004 “細胞因子協會(ICS)”博士后獎
2005 “干擾素與細胞因子研究協會(ISICR)”青年研究者獎
2006 “白血病與淋巴瘤協會”Special Fellowship
來源:生物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