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儀集團-上海儀表(集團)公司>>公司動態>>物聯網發展須三輪內在驅動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物聯網方面的報告嘉賓,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導糜正琨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明確指出,物聯網發展需要依靠政府引導、集成創新和應用驅動,從而抓住機遇發展潮流。支撐物聯網應用的通信網技術首先要解決任何物體之間的泛在聯網(networking),zui終要實現具有泛在聯網、泛在計算、泛在智能控制能力的泛在網絡。
物聯網面臨五大現實難題
我國物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糜正琨表示,物聯網目前還沒有形成產業,物聯網概念的提出,使原來的通信網連接多了一個維度,將以前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連接發展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物體的連接,這是一個全新的思想,是概念上的巨大進步。
糜教授就物聯網的技術、標準、商業模式等問題提出看法:
首先,技術是物聯網發展面臨的zui大難題,技術是推動物聯網發展zui基礎的力量,關鍵技術不突破物聯網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其次,物聯網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之中,需要根據應用進一步細分。目前,業界已經提出了行業公共平臺模式、垂直應用模式、客戶自建模式等物聯網業務發展的模式。只有創新物聯網的商業運行模式,物聯網才能夠真正得以推廣和普及。
第三,物聯網是智能的網絡,如何在安全方面獲得用戶認可并保護個人隱私?在物聯網安全問題上主要通過技術上加密方法保障信息安全,通過設定數據訪問權限等技術手段對個人或企業獲取信息的行為進行控制與限制,從而保證云計算平臺上托管信息的安全以及個人隱私信息不受侵犯。但技術只是一個方面,不能*靠技術解決問題,還需跟進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配套管理,在法規方面要針對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和公民私隱權等問題進行補充和完善,確保信息暢通與安全。
第四,物聯網經過這一年多的預熱,已在概念上炒得很熱,現在一定要落實到行業和社會應用上。目前的應用模式更多是B2B模式,這也是物聯網在起步發展階段必經過程。通過行業應用培育相關的應用熱點,延伸到行業與民眾間的互動,讓更多的普通民眾了解物聯網應用,提升老百姓的感知。
第五,物聯網缺乏統一標準,亟待政府協調和政策引導。由于物聯網涉及領域眾多,涉及眾多標準,造成在標準統一上困難重重,但物聯網發展不能沒標準,政府應引導行業逐步克服標準紛爭,避免因標準缺失造成內戰影響產業發展。
惠及民生是物聯網發展內在驅動力
物聯網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將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這一時代可以用信息來反映物質世界的一切變化。糜正琨教授表示,未來任何物體都將在物聯網世界留下自己*的蹤跡,物聯網通過這些蹤跡就可以惟一地識別各個物體個體,這就是歐盟所提出的未來的“物體DNA”(Things DNA)概念。物聯網通過云計算實現IT資源的共享,從而降低行業的應用成本,該平臺能實現云數據存儲、云計算處理和云信息安全功能,是一個集約化的服務平臺。
物聯網以行業應用為主,但惠及民生是物聯網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糜正琨教授指出,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電網,以及包括車聯網在內的智能交通都將是應用的亮點。在我國,機動車的快速增長所帶來的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車輛上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但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這一應用將對提升交通安全、交通暢通意義重大。
糜正琨教授指出,物聯網的發展路線是:從zui初基本的傳感器網絡出發,向泛在傳感網和物聯網發展,zui終實現智慧的泛在網,那時高新技術將融入到每個角落、每個物體中,落實到應用中。因此,需加強各行業的通力合作,尤其,相關政府部門應在政策、投資方面加以引導和規范,協調各部門共同制定規劃和技術標準,打破行業壁壘。只有政府引導、技術創新、應用驅動,才能我國物聯網的發展。
總之,物聯網將帶給大家一個更加智慧的世界,相信隨著技術發展和應用創新,物聯網將不斷深化影響社會經濟、民生發展的方方面面。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