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科興商貿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甘膽酸
概述
血清甘膽酸(Cholyglycine, CG) 是膽酸與*結合二次的結合型膽酸之一,在肝細胞內,*經過及其復雜的酶促反應,轉變成初級膽汁酸。其中有膽酸(CA)和*(CD-CA)。膽酸的類固醇核上有三個羥基(C3、C7、C12),側鏈末端的羥基以肽鍵與*結合,分子量為462u。 CG正常代謝途徑為腸—肝循環,CG由肝細胞合成,經毛細膽管、膽管排入膽囊,隨同膽汁進入十二指腸,幫助食物消化。95%膽酸在回腸末端重吸收,經門靜脈再回肝臟,由肝細胞攝取再利用。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結合形式存在,溢入體循環的總量小于1 %。在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膽酸含量甚微,正常成人無論空腹或餐后,其血清CG濃度穩定在低水平。 當肝細胞受損時,肝細胞攝取CG能力下降,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膽汁郁滯時,肝臟排泄膽酸發生障礙,而返流血液循環的CG含量增高,也使血CG含量增高。因此,用RIA(radioimmunoassay放射免疫測定法)法測定血清甘膽酸(SCG)是評價肝細胞功能及其肝膽系物質循環功能的敏感指標之一。
正常參考值
正常人血清甘膽酸含量:1.3±0.8mg/L,范圍0.4~2.98mg/L,肝炎診斷低限值為<3.18mg/L。
臨床意義
(1)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性肝癌、肝硬化、慢遷肝患者血CG均明顯高于正常人,且呈遞性增高。 (2)膽石癥伴黃疸患者膽管、膽囊排泄功能障礙引起血清CG顯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腸—肝循環障礙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肝膽酸在產科中的臨床意義
是妊娠晚期血清中zui主要的膽汁酸組分。正常妊娠時孕婦血清CG水平隨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較非孕時增加30 %~60 % 。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由于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降低了平滑肌的張力,導致妊娠期間膽囊張力降低和排空抑制,使肝臟對膽汁的攝取及排泄發生障礙,引起膽汁不同程度的淤積。因此,部分妊娠婦女血清CG值可出現生理性升高,但臨床上并沒有明顯的ICP癥狀。隨著CG值的升高程度不同,對母嬰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傷,且CG值越高危害越大。 大量研究顯示,孕婦血清CG 水平由于妊娠期胎盤合成和分泌大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以及代謝負荷增大,可能誘發肝膽系統的變化,使孕婦易患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 ICP) 。ICP 患者血清CG水平較正常孕婦顯著增高, 甚至可達10 ~100倍,隨ICP患者血清CG增高使羊水污染率、早產率、胎兒宮內窘迫率及剖宮產率增高,增高10 倍以上,這些危險進一步增加。當孕婦有ICP時,肝小葉*區和毛細血管內有膽汁淤積及膽栓存在、膽汁排泄障礙導致膽酸在外周循環中的堆積,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并產生皮膚瘙癢等癥狀。由于孕婦血液及羊水中膽汁酸均升高,使胎盤絨毛靜脈腔內外均處于高濃度膽汁酸刺激之中,引起血管收縮,胎盤絨毛表面血管痙攣,氧合血流量減少,導致胎兒缺氧,可出現各種并發癥,如胎兒宮內窘迫、早產等。國內報道,早產率為13%~42. 4% ,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為44%~60. 6% 。 ICP 對圍產兒預后影響較大,主要引起早產及胎兒宮內窘迫。國外報道其早產發生率為20 %~60 % ,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為20 %~30 % ,圍產兒病死率1 %~3 % 。有研究認為 ,血清膽汁酸增高,刺激及增強了平滑肌的蠕動性,使自然早產的發生率顯著增加。ICP 已成為剖宮產率及早產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認為 ,母體血中高濃度的膽汁酸、*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通過其細胞毒作用破壞線粒體膜,產生氧自由基,直接損害胎兒細胞及組織,出現呼吸功能障礙和胎兒氧的利用障礙。*還可增加膽汁酸的細胞毒作用 , 使膽汁酸毒性增加,而*本身又具有細胞毒性,可抑制細胞的氧化磷酸化,使ATP 產生減少。隨著血清及*水平增高,圍產兒預后更加不良。 對ICP 孕婦適時終止妊娠,仍是婦產科醫生所關注而棘手的問題,過早終止妊娠則會因為早產而增加圍產兒患病率和病死率,但如果未及時終止妊娠,則又有胎兒宮內窘迫,甚至胎死宮內的危險。首先是要及早發現ICP ,其次是了解ICP 的嚴重程度,以便對處理方法作出正確抉擇。現多數學者認為對ICP 進行產時監護和適時干預可大大降低不良圍產兒結局。根據CG 和TBIL 值升高情況,將ICP 患者分成輕型組和重型組,更有利于臨床監和處理。對在高危門診隨訪的、已達37 周孕婦應主動干預,盡早終止妊娠,原則上不超過40 孕周。對那些復發性ICP 或有新生兒死亡史者,在妊娠35周時可考慮終止妊娠,從而降低圍產兒病死率。
超過多少會危險
應該是ICP患者血cg濃度在30周內突然升至2~2.5umol/L可達到正常值的100多倍。瘙癢癥狀時間越早。建議去醫院咨詢一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