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硬化混凝土氣泡參數試驗(直線導線法)
4.25.1 本試驗用于測定硬化混凝土中氣泡的數量、大小和間距,用來計算混凝土的含氣量、氣泡比表面積和間距系數等氣泡參數,以研究混凝土的抗凍性能和鑒定外加劑的引氣性能等。也適用于實際建筑物抗凍性調查。
4.25.2 儀器設備包括以下幾種。
1 測量顯微鏡:放大80~128倍,具有目鏡測微尺和物鏡測微尺(非固定附件,用以率定目鏡測微尺)。目鏡測微尺小讀數為10μm。載物臺能縱、橫向移動,移動范圍分別不少于50mm和100mm。
2 顯微鏡照明燈:聚光型燈。
3 切片機、磨光機、拋光機。
4.25.3 試驗步驟應按一下規定執行。
1 試件的觀測面應與澆筑面積垂直。觀測總面積和導線總長度應符合表4.25.3的規定。
2 從試樣上鋸下試件后,洗刷干凈,將觀測面積分別采用400號和800號金剛砂仔細研磨。每次磨完后應洗刷干凈,再進行下次研磨。后在拋光機轉盤的呢料上涂刷氧化鉻,進行拋光,再洗刷干凈,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置于顯微鏡下試測。當強光低于射角照射在觀測面上,觀測到表面除了氣泡截面和骨料孔隙外,基本是平的,氣泡邊緣清晰,并能測出尺寸為10μm的氣泡截面,即可認為該觀測截面已加工合格。
表4.25.3 小觀測總面積及小導線總長度
骨粒大粒徑(mm) | 小觀測總面積(mm²) | 小導線總長度(mm) |
80 | 50000 | 3000 |
40 | 17000 | 2600 |
30 | 11000 | 2500 |
20 | 7000 | 2300 |
10 | 6000 | 1900 |
注:如混凝土內骨料或大孔隙分布很不均勻,應適當增大觀測面積。當在一個混凝土試樣中取幾個加工表面時,兩加工表面的間距應大于骨料大粒徑的1/2。
3 觀測前用物鏡測微尺校準目鏡測微尺刻度。在觀測面兩端,附貼導線間距標志,使選定的導線長度均勻地分布在觀測面范圍內。調整觀測面的位置,使十字絲的橫絲與導線重合,然后用目鏡測微尺進行定量測量。從*條導線起點開始觀察,分別測量并記錄視域中氣泡個數及測微尺所截取的每個氣泡的弦長刻度值。根據工作需要,也可增測氣泡截面直徑。*條導線測試完后再按順序進入第二、三、四……條導線,直至測完規定的導線長度。
4.25.4 試驗結果處理應按一下規定執行。計算結果取3位有效數字。
1 氣泡平均弦長按公式(4.25.4-1)計算:

2 氣泡比表面積按公式(4.25.4-2)計算:

3 氣泡平均半徑按公式(4.25.4-3)計算:

4 硬化混凝土中的空氣含量按公式(4.25.4-4)計算:

5 1000mm³混凝土的氣泡個數按公式(4.25.4-5)計算:

6 氣泡間距系數按公式(4.25.4-6)和公式(4.25.4-7)計算:
1)當混凝土中漿氣比P/A大于4.33時:

2)當混凝土中漿氣比P/A小于4.33時:

式(4.25.4-1)~式(4.25.4-7)中:
關鍵詞:硬化混凝土氣泡間距系數分析儀/混凝土氣泡間距系數測定儀/混凝土氣泡間距測試儀/混凝土氣泡間距系數測定儀/氣泡間距測試儀/氣泡間距/氣泡間距系數/氣泡間距測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