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山東博風風機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2548發布時間:2009-12-24
風機廠快迅: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選擇。從1985年開始研制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至今,中國風電產業剛剛走完20年的歷程。我國風電產業起步不晚,但如今,與世界風電水平的差距卻在加大。
在世界風電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國的風電建設舉步不前,其根源主要是風電電價高于煤電電價,而造成風電電價高的原因是因為風電的發電設備貴,我們自己不能制造大型風電設備,只能從國外購買。資料表明,2004年中國大陸累計總裝機*中,國內企業只占18%,進口企業占到了82%,大部分為丹麥、德國、西班牙等歐洲企業。
本期聚焦將回顧我國大型風機產業化20年的荊棘之路,以及我國風電企業在20年的發展中所走過的不尋常的歷程,探討今后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所需的政策環境。
從1985年開始研制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至今,中國并網風電產業剛剛走完20年的歷程。20年,恰好也是一個風電機組在野外正常運行的設計壽命。1985年由原機械工業部投資、海南省東方縣引進的那臺丹麥維斯塔斯公司55千瓦并網型風電機組,2005年末正好剛剛退役。
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福建、新疆等地也安裝了若干臺進口風電機組。20年過去,主流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已達2~3兆瓦,而中國剛自行設計生產出一臺兆瓦級風力發電樣機。當那些進口風電機組退役的時候,風力資源依然豐富的舊址上,能不能樹立起中國自己設計生產的大型風電機組?
產業化之路由“引進”伊始
1984年前后,我國開始進入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實用推廣階段,而目前世界市場上處于的大型風機制造企業是從1970年代開始進行風電技術研發的,例如丹麥、荷蘭、德國和美國的企業。那時候中國風電產業與世界的差距比現在小得多,但中國風電產業并沒有抓住*次機會。
198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始籌劃建設風力發電場(簡稱風電場),1986年,達坂城引進了1臺丹麥維康(Wincon)100千瓦機組。今天制造出國產兆瓦級風電機組樣機的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也在那個時候開始建設風電場。金風科技公司總經濟師石勤清說,通過建設運營風電場,學習國外風力發電技術,他們積累了一些對風力發電設備運行的實際經驗,為后來設計制造中國自己的風電機組奠定了基礎。
我國風電機組國產化zui早的見證人之一、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告訴記者,當時的電力部門并不像今天的政府那樣重視可再生能源。開發風電的一部分壓力來自于參加部長級會議的遭遇。電力部門為一年新增2千萬千瓦裝機容量而驕傲,而其他國家的反應則是,以煤電為主的中國又增加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了“裝一下門面”,發展風電,“貼一下金,但是貼一點就行,貼多了則不可以”。這種心態,并沒有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
盡管如此,國產設備研發畢竟得以艱難起步。就在“八五”計劃后期,國產化風電機組的研發和制造開始了。**發展及產業化司的李寶山,從1993年開始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當時我國引進了丹麥公司10臺120千瓦風電機組,基于此,zui初的研發目標就是200千瓦風電機組樣機。
如何研制出自己的風電機組?這是一個從研發初期就爭論不休的話題。一種途徑是引進設備,還有一種是引進技術。在以后的發展階段里,兩種途徑都有支持者和實踐者。
施鵬飛說,1995年國家計委、經貿委和科委正在制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同年5月,原電力工業部部長在北京風電會議上正式宣布,2000年底中國風力發電要達到1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目標。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