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產業指以生命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為基礎,結合信息學、系統科學、工程控制等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對生物體及其細胞、亞細胞和分子的組分、結構、功能與作用機理開展研究并制造產品,或改造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質特性,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行業的統稱,包括生物醫藥(服務產業)、生物農業(資源產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以及生物工業(生物制造產業),還微生物工業為zui早的生物工業。
發展歷程
生物產業是zui古老的產業,也是zui現代的產業。人類zui早開始認識生物與人體自身,開始了農耕漁牧與醫療衛生、食品餐飲等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生物技術的進展導致生物產業的技術升級,從生物工藝學到生物技術學,20世紀誕生了生物工程學,從發酵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到基因工程,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導致了生物技術革命,還生物信息學、計算機技術進步,后基因組時代又興起了系統生物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技術,進入了人工生命系統設計與納米生物技術時代,從而開啟了21世紀的細胞工廠與生物反應器、生物計算機研發,將帶來新的一輪產業革命,在生物資源的開發形成生物材料、生物能源與生物信息技術的產業化未來。
中國生物產業發展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在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中國生物醫藥15年大致增長了100倍。
在生物技術領域,中國已列出*領域、35類關鍵技術,力爭培育1000多家大型企業,以實現生物經濟強國戰略。未來中國將重點發展新興疫苗、小分子藥、新興中藥、高產農作物、生物農藥、生物制藥業、生物能源、環境生物技術。同時,擴大生物技術產業鏈,發展生物材料。
截止2000年,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產值已經達到200多億元,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個生物技術園區。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其中涉及醫藥生物技術的企業300多家,涉及農業生物技術的企業200多家。
截止2006年,中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多億元。2007年,全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年產值近萬億元。
現狀與展望
但中國生物產業目前比較分散、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應當充分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資源配置的調節手段,盤活中國技術、設備與設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優勢系統有效地集成。
生物產業同其他高技術產業一樣,將成為今后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但相對產業快速發展的潛力和需求,資金不足、融資困難已經成為許多生物高技術企業面臨的瓶頸。生物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風險投資的介入。眾多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這一產業。
與傳統制藥產業不同,生物技術產業在一個月內即感受到金融海嘯帶來的嚴寒隆冬。整個生物技術行業亦經歷了有史以來zui殘酷的資本市場崩潰。經過這次金融海嘯洗禮之后,多數生物技術公司的市值將回歸自然,投資者也會更謹慎,這對產業或許是件好事。這個行業有很強的生命力,它在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它將永遠保持其創造力,它會在曲折的發展過程中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