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哈夫病”與吃小龍蝦有關,但小龍蝦的什么環節致病,至今醫學專家未有定論。
而水產專家對小龍蝦另有見解。昨日,記者在科學松鼠會上看到一段關于小龍蝦的介紹:“網絡上有人因為聽聞小龍蝦是污染環境的指示生物而感到害怕,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指示生物和富集生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即使是非常耐受污染物的生物,如果它擁有一個良好的排出減毒機制,其體內的污染物含量可能也非常低。”
考慮到小龍蝦喜歡生活在淺灘淤泥這些容易富集重金屬污染物的地方,早在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員就對生活在上海部分地區的小龍蝦進行了重金屬含量調查。汞、銅、鉛、鋅、鎘等重金屬在小龍蝦體內均有檢出,但全部低于國家衛生標準,且大部分重金屬集中于蝦鰓和內臟中,肌肉中的含量很低。
總的來說,盡管小龍蝦對重金屬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鰓、內臟和蝦殼中,對于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非常小。
而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漁業科技入戶專家李應森表示,現在全國小龍蝦的年產量為40多萬噸,從江浙一帶一直到寧夏、新疆都有。如此大的養殖量,根本不可能放臭水溝里養,事實上,大水面是養蝦的主流趨勢。在上,不僅是小龍蝦,在其他海產品甚至淡水產品中,都有吃出“哈夫病”的例子。“而且,小龍蝦流行少說也有10年,為什么單單今年成了‘兇手’?所以,我個人認為,其根本原因未必在小龍蝦本身。”李應森表示。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