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污水設備 油墨水處理機 拋光廢水壓濾
廣州和佛山聯防聯治對付環境污染
● 以水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聯防聯治為突破口,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探索建立生態資源補償機制……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
● 充分利用兩市現有的產業基礎優勢,重點圍繞汽車、石化、電子信息、鋼鐵、造船、機械裝備、家電家具、陶瓷及建材等產業,加強兩市產業配套協作……聯合打造*制造業基地。
● 突破限制同城化發展的行政體制障礙,共同致力于建立透明、便利、規范的投資促進機制,營造統一、公平、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和、的服務環境。
● 研究建立兩市經濟利益分配協調機制,探索和推進有利于同城化的財稅分配規則體系。
《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佛山減排廣州可資金補助
本報訊 (記者杜娟)在廣佛簽署的環保合作協議中提出,要以水環境污染和空氣污染聯防聯治為突破口,探索建立生態資源補償機制,改善區域整體環境質量,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
中大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教授周永章表示,在水、土壤、大氣和生態等環境治理中,水和大氣的相互干擾性zui多,廣佛環保合作從這兩者入手非常合理。他表示:“廣州正在進行河涌整治,但不少河涌的水是從佛山流過來的,如果僅僅是廣州治理效果肯定不好。在大氣方面,佛山是制造業基地、陶瓷產業對空氣污染較大,而廣州的石油化工行業同樣存在污染,大家共同協調進行產業升級,對大氣治理肯定更有效果。”
對于協議中“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問題,周永章表示,利用經濟手段治理環境問題是一個新辦法,盡管目前全國均無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但廣佛之間可以先行探索。他舉例說:“按照國家規定,佛山有減排義務,但如果佛山流進廣州的水已經達到一定標準,而廣州仍想喝到更好的水時,廣州就可以幫助佛山減排,可以直接給資金補助,也可以從技術上幫助佛山建污水處理廠。”
廣佛取水排污可相對集中
省環保局總工程師陳跣成認為,水環境治理一定要從流域上進行整體考慮,他承認:“各地在執行過程中有不到位的情況,現在廣佛簽署一體化合作協議后溝通將更容易,更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從治水來說,如果不是相鄰區域共同努力,效果不會出來,今后珠三角一體化環保合作也是這個思路。”
目前,廣州和佛山都在西江開辟了新的水源地,陳跣成表示這對兩地水功能區的劃分有著重要意義,他表示:“廣佛兩地應該相對集中在一個區域取水,將之作為飲用水源地,同時相對集中在一個區域排污。”
而廣州現在的西部水源地珠江西航道承接來自佛山的西南涌、水口涌、佛山水道、蘆苞涌的水,很多都是V類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要求。但佛山水道和西南涌、蘆苞涌等的功能都是納污,不同的水環境功能區劃分給治水帶來難度。
可喜的是,佛山在去年就提出了要讓佛山水道3年變清的目標,投入超過40億元。陳跣成表示,隨著廣州的污水處理廠相繼投入運行,上游佛山、清遠等地的截污、治污工程也啟動了,西部水源的水質肯定會變好。
空氣聯防聯治廣佛作表率
在大氣治理方面,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吳兌表示,“聯防聯治”空氣污染治理措施在2003年被提及,廣佛兩市實施,是一次區域內空氣污染治理很好的合作嘗試。
據介紹,目前珠三角地區的空氣污染主要為細粒子污染,相對于粗粒子污染更容易滯空輸送,隨著氣流運動造成區域性污染,這與區域內的車流、物流、經濟發展規模有關。吳兌認為,廣州地區針對空氣污染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受狹長形地理特點和污染物特點影響,往往事倍功半。采取聯動方式能更大程度抑制污染物的擴散。
吳兌還提到,可以嘗試把合作范圍擴大到泛珠三角地帶,從而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目前廣州市所采用的污染源控制方法是以一年為單位時間,他建議,在進一步完善“預防、預測、預警”機制的條件下,政府可以嘗試以天甚至是半天為單位時間作依據而進行“動態”的污染源控制。
會展業聯手闖天下
作為廣佛共同的優勢產業,會展業也在這次框架協議中被提上了突出位置。資深會展業人士、佛山市會展行業協會常務秘書長鄭少明昨天表示,佛山去年已經提出把會展業培育成為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先導行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提出到2010年要培育5個以上在國內具有較高度、在上具有一定度的專業化、品牌化、化會展。
會展業已成為佛山第三產業中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而廣州更是有廣交會這樣的*三大會展。如今,廣交會給佛山帶來的變化已經相當明顯。長期以來,佛山會展業也一直在與廣州銜接和配套。廣佛聯手利用會展資源,發展總部經濟,是與兩市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思路*一致的。將把目前廣州較高的會展水平對佛山的輻射進一步加強。
汽車產業先行
今年做三年產業規劃和年度計劃
本報訊 (記者徐海星)“廣佛同城,就是要建立在產業對接的基礎上,同時,也因為兩城產業已經在深度、廣度上有了比較好的對接,一體化才具備了堅實的基礎”,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劉江華昨天告訴記者。
記者昨日從參與制訂廣佛同城化建設產業協作協議的廣州市經貿委了解到,有關廣佛同城“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已經在緊張的制訂中,有關人士表示,今年定下來的要做的是三年產業規劃和年度計劃。
廣州要和佛山在南海等地集聚發展一批汽配企業
據悉,除了在同城化建設產業協作協議提到的產業合作外,汽車產業正明確成為廣佛同城、產業協調發展的“先行軍”。
記者了解到,廣州、佛山未來將加快延伸廣州汽車制造業產業鏈,在南海、禪城、順德、三水集聚發展一批汽車零配件企業,不僅提升了廣州的工業實力,更實實在在拉動區域內兄弟城市的相關產業發展。
在佛山南海,還有一批產業也在對接之中,廣州市經貿委透露,廣州還要發揮臨港石化、船舶制造、重型裝備、現代物流、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以九江港為主的現代物流業、精細化工以及南海生物產業等發展,聯合打造的區域創新體系,兩市合作建立跨區域的研發機構、科技培訓機構等,提高技術創新平臺的外溢效應。
廣州市經貿委表示:“兩地經貿部門將建立長期溝通工作機制,對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和重點投資項目,聯合組織編制產業規劃或互相參與規劃編制。”
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劉江華昨天表示,廣佛同城化建設產業協作協議其實還體現了一個重要原則,即政府引導,同時強調市場力量才是主導,“產業化的描述側重基本面,看起來不是很具體,其實這正是產業一體化的重要原則,強調由市場力量來推動兩個城市的產業對接,政府不會過多干涉”。
其實,廣佛產業“對接點”非常多,市場已經*打開,劉江華坦言,廣州在空港、海港、物流方面已經打造成形,佛山*就不必要再去搞空港、海港,只要設立相應的機構,就可以利用廣州的空港、海港、物流優勢。
此外,佛山的制造業比重非常大,廣州可以利用佛山強大的制造業發展生產服務業、現代服務業,佛山的制造業已經為廣州打下很好的基礎,廣州的石化產業發展迅速,*可以為佛山的輕工業提供工業原料,“總體上說,廣州側重綜合服務功能,佛山發揮制造業優勢,雙方的互補性比較明顯”,劉江華表示。
事實上,廣佛產業一體,將使得兩區域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趨向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廣州不需要再構建輕工業等制造體系,佛山也不需要構建服務業,雙方的資源配置*可以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