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美研究認為古南極曾是綠洲 夏季溫度7攝氏度
點擊次數:396 發布時間:2012-9-1
中國科技網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8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等機構一項研究發現,古代南極比人們以前認為的要溫暖濕潤得多,沿著冰封大陸邊緣,氣候適合植物、甚至一些矮樹生長。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17日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研究人員從南極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下提取了沉積物鉆核樣本,檢驗了其中殘余的植物葉片。他們發現,沿南極冰岸地區在1500萬年到2000萬年以前,夏天的溫度比現在高11攝氏度,達到了7攝氏度,降雨水平也比現在要高好幾倍。
“該研究zui終目標是更好地理解未來氣候會變成什么樣。”領導該研究的南加州大學多恩賽夫文理學院莎拉·費金斯說,“歷史經驗會告訴我們未來,這一紀錄告訴我們,隨著氣候系統升溫,圍繞南極冰層會變得有多溫暖濕潤。這是*次獲得有關氣溫的證據。”
在南極很難發現植物生命化石,因為大陸上覆蓋的厚厚冰層在不停運動,會碾碎并擦掉證據。論文合著者、路易斯安那大學副教授索菲·沃尼說:“海洋沉積物鉆核是研究過去植物的理想線索,其中的化石沉積物免于冰層運動的滅頂之災而保存下來,但這些南極鉆核在技術上也很難取得,需要間共同合作。”
根據花粉樣本透露的信息,費金斯小組進一步分析了鉆核中殘留的葉臘。論文合著者、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李正恩(音譯)利用光環衛星用以分析大氣水蒸氣氫同位素比例的模型,對數據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當地球變暖時,兩極的變化是zui大的。隨著南半球高緯度地區氣溫升高,降雨帶向南移動,使南極邊緣變得不太像極地荒漠,而更像目前的冰島。”
南極變暖在中新世中期達到zui高,約在1640萬年—1570萬年之前,這一時期,絕大部分現代動物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比如三趾馬、鹿、駱駝和多種猿類。現代人則到了20萬年前才出現。
研究人員認為,中新世中期溫暖的氣候條件與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當時約在400—600ppm)有關。2012年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3ppm,這也是過去幾百萬年以來的zui高水平。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到本世紀末就能趕上中新世中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