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新加坡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點擊次數:1138 發布時間:2010-10-12
首先,新加坡政府將生物產業作為未來的*支柱產業,政府的政策導向非常明確。新加坡的大型以上企業基本是國家控制的,新加坡政府通過國家控股的淡馬錫控股投資集團(Temasak Holdings)來掌控大型企業,也通過淡馬錫控股來進行標志性的投資,從而掌控新加坡的產業發展方向。新加坡政府在預測世界經濟發展方向上有著驚人的準確性,在為朝陽產業在新加坡的發展作準備方面有著驚人的率。回顧過去50年,新加坡政府先后集中國力發展石油化工、電子芯片產業,并一直執著似地發展交通運輸業、金融業、現代物流業,配合新加坡規范的現代企業管理實踐,新加坡先后在石油化工、電子產業、材料產業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新加坡政府鎖定生物產業作為下一個經濟奇跡的發生點,并大規模投資生物產業。淡馬錫控股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投資部門(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個投資機構)一方面給海外的生物公司提供資金吸引他們到新加坡辦廠,另外一方面投資設立新加坡的生物科技公司。單單新加坡政府控制的生物風險投資就至少有12億新幣之多(約相當于60億人民幣)。考慮到新加坡人口只有三百萬,可見政府對生物科技扶持的力度。政府的資金和政策的扶持拉動了海外生物*的投資,諸如諾華(Novatis)、Lonza之類的公司都已在新加坡建立戰略性基地。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很多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機構的長遠目標是服務于大中華市場。因此,中國的中小生物公司可以就近在新加坡尋找合作伙伴。
其次,新加坡的生物醫藥產業保持了極為驚人的增長速度。在2000年生物產業的產值是6.3億新幣。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發表的生物業產值預測里談到爭取到2010年生物產業產值為20億新幣。事實上,2007年新加坡生物業的產值就達到24億新幣。也就是說,從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年增長(CAGR)達到了驚人的20%。從生物產業企業數量來講,從開始的1000家發展到了如今的超過2000家。生物公司的每年用于運營的支出超過2.5億新幣,如果加上新加坡超過800個政府資助的科研實驗室,總的生物科技相關的支出實在不是小數目。
再次,新加坡的生物產品市場還不成熟。盡管新加坡的生物產業在近幾年取得了高速發展,但是生物技術的工具產品(例如抗體)市場還沒有形成很穩定的局面。雖然如Invitrogen、Sigma-Aldrich、Qiagen等*在新加坡的*很大,但是新的品牌在不斷進入。特別是來自如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zui近幾年在新加坡進展很可觀。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詢求和新加坡本地代理商的合作,筆者就曾經參與過幾個中國公司在新加坡的"登陸"工作。
總的看,跨國公司由于戰線過長,在新加坡投入的精力相對有限。筆者觀察過幾個*在新加坡的運作,認為運作的水平比較低。如果中國的中小生物企業能夠集中力量科學地分析新加坡生物產業市場,在目標市場選擇,市場競爭策略等方面進行真真正正的科學分析,應該說中國的中小生物企業在新加坡的市場機會相對于其他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地區大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