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濰坊恒新環保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西藏MBR膜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西藏MBR膜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水平。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是一項惠民環保的民生工程。實施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程。
西藏MBR膜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出水標準達到一級A,高于國家要求污水排放標準。采用碳鋼防腐或玻璃鋼材質。
我國村鎮生活污水控制處理途徑探討
生活污水管敷設亂,直接就近排放的現象普遍。這與人們對環境認識和政府盲目追求政績有關,也與地方財政收入多少有關。鑒于此,在鄉鎮建設的過程中,各地方政府應加強管理與引導,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
我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m3,而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要實現“十一五”規劃中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當前面臨收集問題、處理設施建造投資與設施運行費用問題。因此采用什么樣的處理工藝與方式是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途徑的關鍵。因此,筆者認為目前我國農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的工藝與方式的途徑如下。
2.1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與控制途徑
(1)加強政府引導,科學規劃鄉鎮建設
我國農村鄉鎮一般規模不大,現正處在改造、擴大發展迅速期。在建設的過程中,大多是農民買地自建房屋的多,統一設計建造的少;科學合理規劃的較少,隨意規劃的地區多。
(2)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我國鄉鎮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收集后,按照現有大城市生活污水工藝處理,其處理設施建造投資與日常運營費用,我國大多鄉鎮的財力難以承受,這也成為制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的瓶頸。因此選擇投資低、日常運營費用少的工藝是關鍵。解決該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應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
(1)經濟發達、規模大且用地緊張的鄉鎮,其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應優先采用處理后回用工藝:
污水管網→厭氧(或化糞池)→好氧處理→沉淀→過濾→除臭消毒→回用
該工藝的污水先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后,可以去掉污水中部分有機物;再用常規好氧處理;好氧處理后出水經過消毒除臭回用于當地居民沖廁所、綠化澆灌、道路沖洗等。該工藝處理后回用所涉及到的回用管道系統,在現有大城市中因歷史原因無法實現,但在規模不大,經濟條件好的鄉鎮,其回用管網的改造敷設是容易做到,處理設施的日常維護費用,可以從收取排污費、中水使用費來維持。處理設施投資可以通過市場運作來融資。
(2)經濟發達、規模小且用地緊張的鄉鎮,其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應優先采用微動力充氧好氧生物處理+土壤滲濾工藝:污水管網→厭氧(或化糞池)→好氧處理→土壤滲濾→排放水體
該工藝的好氧處理可以采用固定生長型反應器,土壤滲濾可以選擇綠化用地等。后段采用土壤滲濾處理,前段好氧反應器負荷比常規好氧工藝大,反應器小,耗氧少,從而能耗與造價低。前段采有好氧處理后的出水有利于土壤滲濾處理,可以減少土壤處理占地面積且衛生條件好。
(3)規模小且閑置土地多的鄉鎮,其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應優先采用生態處理工藝,污水管網→厭氧(或化糞池)→生態處理→排放水體,生態處理處理單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土壤滲濾、生物氧化塘、濕地處理以及它們的組合體。
2.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途徑
我國農村因分布廣、散、地理地貌分布復雜,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差別大等特點,解決方式采用統一模式不現實,不可操作。應根據當地經濟、周邊環境區別對待。
(1)經濟落后的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是個大難題,有些地區因太分散無法收集,有些村莊集中,但管網施工難,投資大,當地農民與政府無力承擔。而該類地區的農村土地多、人口密度小,生活污水來源單一且有機肥力好。因其使用不方便而長期使用無機肥,從而導致水體污染、土地板結現象突出。
(2)經濟相對發達,村落較為集中的農村,應加強生活污水的收集系統的建設;從能耗角度考慮,應采用生態處理為主辦法處理污水。有條件的農村,可以利用地形的高低,使污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形成跌水狀,以利于充氧,加速微生物的降解速度,減少生態處理占地面積或提高處理效果。天然地形條件受到限制的農村,經濟條件允許,可以人工制造跌水充氧與生態結合的方法處理。
3 結論與建議
村鎮生活污水有機成分含量高,可生化性強,生物處理技術是該類污水處理的好選擇。基于我國農村普遍欠發達的現狀,各地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特點、自然地理條件和環境目標不盡相同,采用經濟有效、簡便易行、節約資源、工藝可靠并能夠與當地自然環境高度融合的污水生態處理技術,使生活污水排放與處理無害化和資源化,是我國村鎮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法。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隙反應器,在一個運行周期中,按運行次序,分為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五個階段。SBR法的關鍵設備潷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有虹吸式、旋轉式和套筒式三種。SBR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沒有污泥膨脹,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調節池→SBR反應池→消毒池→出水
采用該工藝流程的上海某污水處理站設計平均流量750m3/d,進水水質BOD5=200mg/L,SS=250mg/L,TN=40 mg/L,NH4+=20 mg/L,出水水質達到黃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標準,即BOD5<30 mg/L,SS<30 mg/L, NH4+<10 mg/L, TN<20 mg/L。
針對這樣的情況,只能依靠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來解決,只要有健全的綠色食品市場準入機制、市場監管機制等政策的引導,通過市場調節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農民自覺使用生活污水澆灌土地的積極性。zui近,美國Dague教授等將SBR用與厭氧生物處理過程,開發了厭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ASBR法[1]。ASBR法的運行同SBR法一樣,周期性順序操作,每個周期經歷進水、反應、沉淀、出水四個階段,不必設置閑置期。反應過程可進行混合攪拌。在間隙運行過程中,厭氧生物污泥會發生絮凝,以致顆粒化,沉降性能良好,不易流失,增加了反應器中污泥貯量,可以提高反應器的BOD5容積負荷率。
1.4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并產生沼氣。厭氧生物濾池有多種變型,填料的發展迅速,其工藝流程為:進水→沉淀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
污水經沉淀池預處理后進入厭氧消化池進行水解和酸化,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在拔風系統作用下,生物濾池處于兼氧狀態,阻止了污水中甲烷細菌的產生,使整個系統仍處于酸性階段,而氧化溝內溶解氧一般可穩定在1.5—2.8 mg/L,污水在此進一步好氧處理。該工藝的實質類似于A/O法,但兼性厭氧生物濾池使厭氧段得到強化。拔風系統是處理過程的關鍵。其主要優點是不耗能、造價低、管理簡單、無噪聲、無異味、掛膜快、剩余污泥量少、出水水質好、運行效果穩定。
2.問題探討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就其處理技術而言,可以采用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的成熟技術和工藝,但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有其自身的特點,應予考慮。
首先,住宅小區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宣悠閑采用生物膜法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豐富、微生物濃度高、食物鏈長、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沉降性能好等優點,適用與小量的污水處理。過去擔心的堵塞問題,在采用新型填料后已基本解決。
其次,住宅小區用地緊張,應優先考慮占地省的污水處理工藝,并在設計中采取一定措施。現在,一般設計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為污水處理站,地面為綠地或花壇的格局,可以美化環境。但這樣設計時,應注意埋深、提升設備、通風要求和臭氣處理等問題。
由于受小區管理人員人數和專業素質的限制,應優先選用運行維護管理較方便的工藝,并努力提高運行管理自動化程度。
第四,住宅小區建設工程工期要求緊,污水處理設施由構筑物向設備的轉化,似是一種必然趨勢。采用裝配式污水處理設備,安裝簡捷,工期短,便于維護。大亞灣核電站引進法國的一種小型污水處理站,主要設備全是散件,現場裝配,其中,暖氣池和沉淀池由10塊小件組成,從土方開挖到開始調試,僅用20天就完工。國內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但良莠不齊。多數生產廠家設計、研究、測試化驗力量較弱,很難保證出廠產品的質量,售后服務也比較差。國家應加強這方面的監控管理。
第五,隨著對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單一工藝難以滿足需要,組合式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得以發展。目前的組合方式,主要有多級好氧處理、厭氧+好氧處理、厭氧+缺氧處理等。從降低能耗、回收生物能方面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有著廣闊的前景。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潛在能量。厭氧處理時,一方面,勿需嚗氣充氧,可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其生成物—沼氣,可回收利用,供小區采暖和供熱,形成小區生態平衡系統,這是比較理想的發展趨向。
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與治理目標
⑴ 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
表1-2 學校生活污水量預測表
年份 | 學校人口/萬人 | 用水人口 /萬人 | 用水標準 m3/(人·d) | 日用水量 /(萬m3/d) | 日排放量 /(萬m3/d) |
2007 | 2 | 2 | 1 | 2 | 1.6 |
2008 | 2.4 | 2.4 | 1 | 2,4 | 1.92 |
2009 | 3 | 3 | 1.2 | 3.6 | 2.88 |
⑵ 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
本項目為該學校污水處理的zui后把關工程,治理目標是學校的污水在排入河流或下水道時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之中“IV”類地面水標準。由于在河流中和輸水管道中的其它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需要高于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88)。國內現有技術水平是可以達到目標要求的,但考慮到學校的經濟承受能力,必須對基建和運行的費用加以控制,要在*化建廠的同時經濟建廠,使得建廠花費越少越好。污水處理廠設計進、出水水質如表1-3。
表1-3設計進出水水質表
項目 | CODCr | BOD5 | SS | 氨氮 |
進水水質 | 450 | 225 | 280 | 40 |
出水水質 | ≤63 | ≤14 | ≤30 | ≤3 |
去除率 | ≥86 | ≥93 | ≥89 | ≥93 |
GB8978—1996二級(城市污水廠)排放標準 | <120 | <30 | <30 | <20 |
1.4建設原則
⑴ 建設范圍
建設范圍為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水、污泥處理工程及公用與輔助工程。
⑵ 建設原則
只有達到一個適度的經濟規模,其運行成本才zui低,規模效益才會zui大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很好效益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也是這樣,既不是越集中、處理規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規模越小越好,而是要按照很好效益規模的原則來確定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的大小,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過程中應遵從下列原則:污水處理所用的工藝技術方案,在達到治理的要求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少、運行管理相對簡便的*的工藝;所用污水、污泥處理技術和其他技術不僅要求*,更要求其具有成熟可靠性;和污水處理廠配套的廠外工程應同時建設,以便使污水處理廠盡快*發揮效益;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應盡可能地回用,以緩解城市缺水問題;污泥及浮渣處理應盡量完善,消除二次污染;此外,盡量減少工程占地。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個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規模過大,超過一定限度反而會使管理難度增大,運行成本增高,而規模過小,又形不成規模效益,同樣是不經濟和不科學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