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上海惠分科學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閱讀:317發布時間:2015-8-22
[導讀] 筆者認為,監測點位的布設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要采納各方意見,統籌各方資源,以提高布點的科學性、合理性。監測布點確定后,各部門的能力建設都要向這些點位傾斜,使之成為使用方便的公共工作平臺,每個部門都能利用這些平臺獲取本部門所需要的環境質量信息。
為什么只要公布監測數據,就會引發熱議和質疑?為什么在同一塊土地、同一條流域,監測數據的表述卻存在較大差異?環境監測數據公信力不足,已成當下現實問題。
*日前印發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有效解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當前存在的包括數據公信力不足等突出問題,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網絡監測新格局。筆者認為,以政府主導和部門協同的思維來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是一次重大的認識升華。
首先是政府主導。對于各地監測的實際工作來說,政府主導主要體現在監測方案的制定、監測點位的合理布設等問題上。
一是監測方案的制定。筆者認為,評價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方案應該由市或州人民政府主導制定,市級方案、省級方案依此上收審批權限。這樣,既能夠把握考核的主動權,也能夠確保考核結果的客觀和準確。
比如,一個縣域在一個特定監測時期的生態環境質量要通過固定的監測方案來反映,而這個固定的監測方案不能由縣本級來制定,應由上一級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在對這個縣的資源稟賦、工農業生產狀況、污染分布等進行綜合研判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量身定做、完整的監測方案。這個方案應具有性和*性,只有按這個方案開展監測,當月、當季或當年的評價才合法、有效。
為了提高監測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筆者建議,由政府主導的縣或市域監測方案在制定上要堅持早啟動、多協商,全面論證、適時發布的原則。要加大技術論證隊伍,要幾上幾下,給下級人民政府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只有通過上下結合,監測方案才能更加全面、符合實際情況。而監測方案一旦確定,就要嚴格遵循,以保障其性和公信力。
二是監測點位的布設。只有明確科學的監測點位,才能從客觀上掌握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監測水系如同檢查腎臟,監測大氣如同檢查肺部等。實際上,對縣域、市域乃至省域,需要監測環境質量的水、氣、土壤等自然資源的分布是相對穩定的。這些自然資源在限定的監測空間范圍內,就如同一個人的五臟六腑。要做全面檢查,就應在固定的點位分別采樣檢測。
目前,我國縣、市的監測點位布設基本上能夠反映出本區域的總體環境質量狀況。而當前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就是要在上一級政府的主導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組織水利、農業、住建等部門,共同重新審定布點方案。而布點方案一旦確定、公布,就要成為公共的監測資源。無論哪個部門、哪個組織或個人開展環境質量類的監測,都只能在這些點位上采樣分析。
筆者認為,監測點位的布設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要采納各方意見,統籌各方資源,以提高布點的科學性、合理性。監測布點確定后,各部門的能力建設都要向這些點位傾斜,使之成為使用方便的公共工作平臺,每個部門都能利用這些平臺獲取本部門所需要的環境質量信息。
其次是部門協同。各級人民政府要發揮監測方案制定總指揮作用,將分散在各個部門的監測資源整合起來。
對于部門之間的協作,基層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是無奈。“部門聯動往往變成部門不動。"“跨省(市)聯合比跨國聯合還難。"“部門內,部門間失效。"部門內部資源配置良好,但跨部門卻難以共享,這一問題在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中必須得到根本解決。
同一塊土地、同一個流域,污染的真實數據應該只有一個。然而,由于不同部門在布設點位、采樣時間、分析方法和評價標準等方面存在不同,監測出來的結果可能差異很大。其實,每個部門的監測工作,都嚴格執行了各自規定的監測方法和要素,并采取了相應的質控措施,其結果具有真實性。但各自為政的結果是,監測數據零散、片面,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污染現狀。因此,必須在各級政府的*下,將各部門的力量集中整合,明確各部門的分工,多方協同,才能達到的監測效果。
筆者認為,部門協同不僅僅體現在一次或兩次的工作協同上,而應該體現在更寬泛的領域。
一是理念的協同。開展生態環境監測的手段很多,包括任務的統一下達、相同的分析方法等。協同既是思想認識的統一,更是行動上的互補和一致性。要將協同理念貫穿于監測網絡建設的自始至終。尤其在監測結果共享方面,要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實際上,監測數據只有被使用才能實現其自身價值。如果固步自封一味將監測數據密封起來,沒有任何產出,就是監測資源的巨大浪費。對此,筆者建議,應以數據基礎較好的部門為牽頭單位開發共享平臺,各部門都可以上傳并獲取歷史數據,逐步形成全面、實用的大數據庫,形成共同的監測數據財富。
二是利益的協同。環境保護本身就是為了社會公益,每個從事環境監測的部門,都是在為環境保護做貢獻,都是為了確保人們能夠呼吸到清新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沒人希望環境質量不斷下降,不會有人因為監測數據惡劣而歡欣鼓舞。在共同的宗旨和目標之下,對于工作的方式方法的不同,應該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講,部門間必須密切聯合,共同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形成環保統一戰線,充滿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是后方的協同。筆者認為,生態環境監測的部門協同是的,既有業務部門間的技術協同,也涉及人事協同和財務協同。《方案》勾勒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藍圖要靠一支生力軍去奮斗,其中包括財力在內的后勤保障也至關重要。
《方案》的出臺是眾望所歸。統一了認識,還要有實踐。相信在各級政府的積極主導下,在各部門各司其責、努力協同下,生態環境監測必然會走進一個新時代。
作者單位: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