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谷研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免疫組化技術
免疫組化
1. 其實免疫組化,我個人感覺方法和操作都不是很難,關鍵是結果出現異常時該如何去解決? 我認為首先需要掌握好免疫組化實驗的原理,知道每一個操作步驟的目的,這樣你才能大膽地去改革和糾正一些錯誤的步驟,如抗體孵育條件主要是抗體濃度、溫度、時間,這三者一般是相互成反比的(相對),其中濃度是zui重要的先決條件,溫度決定反應的速度、時間決定反應的量。比如溫度有4 ℃、室溫、37 ℃。我推薦4 ℃*,反應zui溫和,背景較淺;而37 ℃反應速度較快,時間較短;室溫我不太提倡,除非你每次都把環境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否則,盡量選擇前兩者。
2. 定位和定性是免疫組化zui大的優勢。相比于其他蛋白檢測方法,免疫組化具有定位較直接準確、定性靈敏度高,是定位檢測分析方法。尤其對于有些因子的轉位研究十分有用。
3. 免疫組化結果定量分析的前提是高質量的染色切片。免疫組化結果也能定量分析,但必須是背景染色淺而特異性染色較深的情況下,分析zui為準確,這種原則可能也是我們日常審稿時判定研究結果的*條件。
4. 免疫組化實驗一定要設置陽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一般是用肯定表達這種抗原的切片來做;陰性對照一般是用PBS或非一抗替代一抗來進行反應,其余步驟均一致。前者是排除方法和實驗系統有無問題;后者是排除有無一抗外的非特異性染色。
5. 免疫組化技術掌握與否的鑒定標準是同一切片或不同切片中不同抗原均從摸索濃度或條件而做出優良的染色切片。我發現許多研究生把網上或者說明書摸索的反應條件、濃度、方法步驟,重復運用于同一性質的切片和同一種抗體,做出來后就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免疫組化方法,更換一種抗體后,居然連二抗的種屬來源都拿錯了。失敗往往促進你去思考試驗原理和過程,成功有時也讓自己很自傲。
6. 免疫組化的應用廣泛,是當前實驗研究的zui重要方法之一。如今發SCI論文時,明顯感覺僅靠量化的數據來發文章很難,加一些形態學數據或圖片,老外十分歡迎,可能是怕你學術造假吧。當然也不能做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
7. 實驗方法需要動手和動腦。經過了反復的動手和動腦,把理論原理運用于實踐,在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帶到理論知識中去解決,zui終把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