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工業企業呈現明顯的集聚態勢,各類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近年來,工業園區污染問題頻發,所帶來的水質、空氣等環境問題困擾著包括我國多個地區。與此同時,一些工業園區盲目擴張、粗放發展,環保監管薄弱,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專家指出,處置能力、監管能力跟不上需求是引發工業園區環境問題的基礎。
從管理層面上看,工業園區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是環境管理的進步。如污水集中處理,可以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園區內可以實現循環經濟的理念,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調查顯示,目前在工業園區內部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1、土地盲目擴張、土地利用率差、布局不夠集中、土地開發率低、土地貢獻率相對不高;
2、發展規模與格局不平衡,城鎮之間招商引資競爭格局下,有限的投資主體不可能集中到某個新區,投資的分散很難使新區達到期望規模,造成盲目擴張、空間失衡和新城內部惡性競爭;
3、工業園區內部管理機制存在缺陷,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等方面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已經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通病”。
同時,調查還發現,由于污染源的監督管理覆蓋度不夠,導致中小企業大量“漏網”,大量工藝落后、污染重、缺乏環境設施的中小企業甚至非法企業尚未納入監管范圍。
對愈發嚴峻的工業園區環保壓力,有專家指出,應當主動適應環境保護新形勢,在法規政策范圍內,以實現園區內危險廢物自行消納和循環利用為目標,探索危險廢物管理新模式,將園區視為一家“大企業”,充分依托現有基礎條件,整合資源,集中監管。
我四方環保科技分析認為:
1、應當從源頭減量。由末端控制向源頭減量轉變。目前,焚燒填埋能夠處置的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快速增長危廢要求。應當對產廢量大的行業、企業推行清潔生產,通過工藝技術改造等措施,減少產生量。應當鼓勵依法開展自行利用處置,盡量降低企業危廢轉運量。應當識別危險廢物特性,分類處置,比如區分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
2、應當統一規劃。在分析現狀及存在問題基礎上,結合園區近遠期發展規劃,制定危險廢物處置及管理統一規劃,兼顧當前,著眼長遠。要摸清底數,了解園區企業公益,危險廢物種類以及產生處置現狀,園區現有處置能力,梳理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結合近期入駐企業數量、類型及產廢情況,合理規劃貯存場所、預處理設施,危廢處置基礎設施。
3、規模化整合資源。借鑒園區廢水處理模式,對危險廢物實行集中預處理和集中利用處置。應根據規劃建設園區危險廢物預處理中心,或者通過大企業自建、小企業共享的方式,解決園區內危險廢物。
4、鼓勵廢物綜合利用。焚燒填埋存在二次污染問題,對具有可利用價值的廢物,優行綜合利用。
5、通過政策引導,以目前超期貯存量大的工業污泥、廢鹽、廢活性炭、飛灰等為重點,組織開展技術攻關,培育利用處置企業。選擇社會責任感強、經濟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推動專業化、規模化項目建設。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