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華中科技大長江學者發表老年癡呆重要成果
點擊次數:357 發布時間:2016-6-18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進程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俗稱為老年癡呆癥。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認知和記憶功能會不斷惡化,極大的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不過,人們還不了解AD患者記憶力減退的具體機制。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六月十三日他們在美國國家*院刊PNA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tau蛋白累積誘導突觸損傷和記憶缺陷的分子機制。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王建枝(Jian-Zhi Wang)教授。
Tau蛋白在神經元內聚集是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癥(AD)的一大標志。研究人員發現,tau累積會引起顯著的CREB去磷酸化,使這種重要的記憶相關蛋白失活。進一步研究顯示,tau蛋白異常累積激活了calcineurin,進而導致CREB去磷酸化。抑制calcineurin可以減弱tau誘導的CREB失活,有效改善突觸和記憶功能。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AD記憶缺陷背后的新機制,還提供了一個挽救tau病變的潛在治療靶標。
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研發就像是臨床試驗的百慕大,近二十年來已經有一百二十多項臨床試驗在此折戟沉沙。寥寥幾個得到批準的治療藥物只能暫時緩解疾病癥狀(比如失憶),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阻斷疾病的進程。令人欣慰的是,阿爾茨海默科學家年會傳來了好消息,兩項備受矚目的臨床試驗獲得了激動人心的結果。(更多信息請參見:重大進展:阿爾茨海默癥治療迎來曙光)
Edaravone(*)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被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第三軍醫大學和南澳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Edaravone能夠通過靶標多個發病通路,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更多信息請參見:第三軍醫大PNAS發表老年癡呆重要成果)
年齡是阿爾茨海默癥中zui大的風險因子,β淀粉樣蛋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累積。β淀粉樣蛋白是淀粉樣蛋白前體(APP)剪切生成的,但人們一直不清楚衰老與APP加工之間的關系。Emory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科學家們zui近揭示了將衰老與APP加工關聯起來的分子機制,這一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更多信息請參見:中外學者Nature子刊發表阿爾茨海默癥新成果)
王建枝教授,*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科技工作者、華中科技大學伯樂獎、研究生zui喜愛導師獎獲得者,*神經系統重大疾病重點實驗室主任,*神經系統重大疾病創新團隊牽頭人,國家重點學科病理學與病理學學科負責人?,F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病理學系主任,中國病理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暨武漢市病理學會理事長等。1978年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留校任生物化學教師,1992年獲意大利*獎學金在Siena大學作訪問學者,1993年-1996年在美國紐約大學基礎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母校病理學系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