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成都生物所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獲發明
點擊次數:334 發布時間:2014-12-13
*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及其應用”獲*發明(號:ZL 201210234738.5)。
隨著石油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生物燃料乙醇的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的關注和重視。作為*代燃料乙醇,玉米(美國)和甘蔗(巴西)等糧食作物為主要原料,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在一些土地資源緊缺和糧食危機的發展中國家,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是不經濟也不切實際的策略。因此以農業、林業和工業廢棄物如秸桿等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是生物質抗性導致植物纖維中的結構性多糖難以被微生物利用,如果不提高纖維素降解為可發酵性糖類的動力學參數和轉化率,不解決這些原料難以降解的化學結構特征,整個生產過程也是非常困難和昂貴的。
甘薯等塊莖類非糧原料具有高淀粉和可發酵性糖,且中國是世界上甘薯zui大生產國,是較為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是這些塊莖類的發酵醪液粘度很大,導致醪液輸送困難,降低了工藝流程中的熱傳導效率和酵母的活性。采用流加的發酵工藝和添加發酵用水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甘薯等全原料發酵過程中開發了一種添加降粘酶系的工藝,即添加木聚糖酶、纖維素酶、果膠酶、葡聚糖酶等商品酶達到快速降粘的效果。但是商品降粘酶價格昂貴,應用于工業生產仍然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成本問題已成為1.5代和2代燃料乙醇生產的共性問題。
成都生物所研究人員針對以上問題公開一種高產降粘酶系的菌種及其應用,通過降粘酶系菌株的篩選和發酵產酶條件的優化,利用其發酵粗酶液,通過簡單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類原料粘度,達到很好的預處理效果。有效解決制約我國薯類原料發酵的成本問題,大幅度提升我國薯類原料發酵的可行性和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