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報導植物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
圖為 AtLURE1.2-AtPRK6LRR 復合物的整體結構(上)和識別分子機制(下)
2017 年 11 月 6 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柴繼杰教授研究組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發表研究論文,題目為“Structural basis for receptor recognition of pollen tube attraction peptides” (花粉管吸引小肽與受體識別的結構基礎)。該論文通過嚴格的體外生化實驗,表明在擬南芥物種中,豐富重復基序型受體激酶 (LRR-RK) PRK6 可以直接與花粉管吸引小肽 LURE 產生高親和力的特異性相互作用。并通過解析 AtLURE1.2-AtPRK6LRR 復合物的結構,從原子水平闡明了 PRK6 受體激酶 C 末端識別 LURE 吸引肽的結構基礎。該研究為 PRK6 作為 LURE 小肽的直接受體提供了證據,為更好地理解花粉管吸引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
在高等開花植物的繁殖中,受精過程是zui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受到了復雜且精細的調控。不具有移動能力的精細胞依賴于花粉管的運送,zui終在雌配子體實現成功受精。其中,名古屋大學 Tetsuya Higashiyama 教授研究組 2009 年在《自然》發文揭示了由助細胞分泌產生的 LURE 小肽在花粉管的珠孔吸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 2016 年,兩個研究組分別在《自然》雜志報導了識別 LURE 的不同受體。
柴繼杰教授研究組開展植物受體激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致力于解決重要植物受體激酶的識別和激活機制,在植物激素、根發育、氣孔發育、免疫及自交不親和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次發表的《自然通訊》論文里,柴繼杰教授研究組解決了 LURE 小肽的“粘性”問題,用多種生化驗證方法證明了 LURE 小肽在體外能特異性地與 PRK6 蛋白胞外域產生互作。并依靠晶體衍射的方法獲得了該復合物 1.85Å的三維結構,發現 PRK6 蛋白 LRR 結構域的 C 末端環狀結構是識別 LURE 小肽的重要區域,包含三個重要互作界面和多個介導互作的關鍵位點。通過與名古屋大學的 Higashiyama 教授研究組合作,這些關鍵位點的半體內功能驗證實驗與結構預測相符合。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