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科學》雜志的預判的確很正確。基于T細胞的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和CAR-T、TCR-T等細胞療法,已經在癌癥治療領域出盡風頭。
CAR-T目前還沒有獲得FDA的上市批準,不過CAR-T細胞免疫治療近兩年已經在臨床試驗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FDA其實對它也是充滿期待。前不久,Juno Therapeutics的CAR-T免疫療法JCAR015臨床II試驗導致3名患者死亡,FDA臨時叫停Juno的試驗,僅5天后FDA又允許Juno繼續開展臨床試驗。目前Juno和Kite Pharma正在較勁,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2017年這兩家公司中會有一家的CAR-T獲FDA上市批準。
雖然基于T細胞的免疫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CAR-T在實體瘤上表現乏力,用于治療實體瘤的PD-1/PD-L1抗體*低,也是醫學界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關于這一點,目前業界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對腫瘤免疫治療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陳列平教授也曾表示,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不只一種,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許多機制仍有待我們發掘。
正因為這個原因,制藥*一直對新的靶點和機制孜孜以求,不過鮮有收獲。
近期,*和巨額資金突然奔向一個叫CD47的靶點。好像發現大魚了??!
8月16日,成立于2006年的腫瘤免疫治療公司Tioma Therapeutics,經歷10年的默默無聞,突然獲得GSK和Roche等投資的8600萬美元A輪。據Tioma透漏,他們將利用這輪融資推進CD47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臨床試驗。
而在半年前的2月24日,成立于2015年的腫瘤免疫治療公司Forty Seven獲得Google等投資的7500萬美元A輪。Forty Seven也是專注于CD47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的研究,Google投資的時候它正在招募I期臨床試驗(NCT02216409)的志愿者。霸氣的是,本次臨床試驗,Hu5F9-G4的適應癥一欄填的居然是「實體瘤」,這跟之前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限的適應癥明顯不同。
能搞定所有實體瘤的CD47究竟是個啥玩意兒?竟然在驗證概念和臨床早期階段就如此吸金。我猜它的背后一定有非常精彩的科研故事。
如果你讀文章很細心的話,一定會注意到,我在前面反復提及:當前的腫瘤免疫治療都是基于T細胞的。實際上真正參與到免疫過程的細胞非常多。T細胞只是其中比較厲害的一種。
在人體內有兩個不同的免疫系統,一個是強悍的獲得性免疫系統,以「特種兵」T細胞為代表;另一個是溫和的先天性免疫系統,「保安」巨噬細胞就是其中的一員。
巨噬細胞(紅色)吞噬結核桿菌(黃色)(圖:德國馬普所Volker Brinkmann)
由于基于T細胞的免疫效果強烈,且特異性強,因此,近幾年免疫治療的全面爆發基本上全賴T細胞,無論是CAR-T和TCR-T,還是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相比之下,只有很少的科學家嘗試利用溫和的巨噬細胞治療腫瘤,盡管它在抵抗疾病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科學家,實際上巨噬細胞自身也有一定的責任。
很早以前,研究巨噬細胞的科學家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人體健康衛士的巨噬細胞,它與腫瘤的關系似乎很曖昧。正常情況下,逡巡在人體各處的巨噬細胞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吞噬對人體有害的細胞;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腫瘤組織里面的巨噬細胞似乎有些異常:巨噬細胞越多的腫瘤,預后越差。這就奇怪了。
通過大量的研究后,科學家有了個驚人的發現:巨噬細胞不僅阻止T細胞等攻擊腫瘤細胞,還親自分泌生長因子滋養腫瘤細胞,促進腫瘤血管的生成,導致癌細胞轉移擴散(3)。這演的是哪出?!
估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科學家才不愿讓巨噬細胞去打頭陣。
然而,斯坦福大學的Irving L. Weissman教授和華盛頓大學的William A. Frazier教授等一批科學家則認為:這里面可能另有隱情。經過他們長達數十年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巨噬細胞「叛變」秘密的一角,有一些驚人的發現,而這些發現極有可能補足基于T細胞免疫治療的不足,掀起免疫治療的新一輪高潮。而2016年,就是這一輪高潮的開端,而且這個開端還有點兒猛。
華盛頓大學William A. Frazier教授
早在1990年,Hattie Gresham團隊偶然在細胞膜上發現了一個整合素相關蛋白(IAP),這個IAP就是今天的主角CD47。1996年,Frazier教授發現CD47的*個配體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這個配體是干啥的呢?它居然就跟細胞的增殖,生長和分化有關。在接下來的20年里,Frazier教授圍繞TSP1和CD47做了大量的研究。2006年,基于他實驗室的研究工作,他聯合幾個科學家成立了Tioma Therapeutics,就是前幾天獲得驚人A輪融資的那家公司。
再到1999年,Weissman教授發現了CD47的第二個配體SIRPα,而這個配體恰恰與免疫信號的傳導有關。十年之后的2009年,Weissman教授再接再厲,在同一期《細胞》上刊登兩篇文章,詳細的闡述了分布在細胞表面的CD47的作用。原來CD47就是用來預防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的。簡單地說,只要細胞表面出現CD47,巨噬細胞就會把它當做自己人,免疫過程就被阻斷了。
斯坦福大學的Irving L. Weissman教授
到這里心中的疑問似乎逐漸清晰了起來,如果腫瘤細胞表面分布著CD47的話,那攜帶TSP1和SIRPα兩個受體的巨噬細胞會收到啥信號?CD47和SIRPα一配對,巨噬細胞就是好朋友了;CD47和TSP1一配對,巨噬細胞就會不自主的促進腫瘤的生長。Bingo!巨噬細胞的確被誤解了,是腫瘤細胞太狡猾。
但是到此時,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巨噬細胞是如何吞噬對人體有害細胞的?這個問題又折騰了Weissman教授6年。2015年,Weissman教授終于揭示了巨噬細胞吞噬腫瘤細胞的機制。
巨噬細胞(紫色)正在吞噬癌細胞(橙黃色)
原來在腫瘤細胞的生長過程中,它們的表面會形成一些特異性物質(如鈣網蛋白),就是這些物質暴露了腫瘤細胞的身份??茖W家給這些特異性物質取了個形象的名字,叫「吃我」,意思就是「巨噬細胞,你來呀,來吃我呀」。
為了與上面的那個特異性物質相對應,科學家又給CD47取了一個遙相呼應的名字,叫「別吃我」,意思就是「巨噬細胞,你奏凱,我不好吃」。
實際上,CD47是細胞進化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避免被巨噬細胞吞掉,CD47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種細胞。
對于腫瘤細胞而言,如果它的表面出現了CD47,巨噬細胞就不會去動它,即使這個腫瘤細胞同時沖巨噬細胞喊「巨噬細胞,你來呀,來吃我呀」。
腫瘤細胞為了保護自己,在表面布置了比正常細胞更多的CD47(docplayer.net)
解析了巨噬細胞吞噬腫瘤細胞的機制之后,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如果能堵住CD47的「嘴」,腫瘤細胞就在劫難逃了。要知道在腫瘤組織中,逡巡著很多巨噬細胞,據統計,巨噬細胞可以占到腫塊總重量的50%左右。
于是,針對CD47的抗體藥物就出現了。也許你會覺得這種直接堵上所有CD47「嘴」的做法會傷及無辜,幸運的是,大部分正常細胞都不會去「調戲」巨噬細胞,只有腫瘤細胞才會「得意忘形」地喊「巨噬細胞,你來呀,來吃我呀」。所以CD47抗體對人體的傷害是極小的。
(A)CD47與SIRPα結合,巨噬細胞不吞噬腫瘤細胞;(B)CD47被抗體結合,腫瘤細胞被吞噬(liferaftgroup.org)
在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之后,Weissman教授立即聯合另外三名科學家創辦了Forty Seven(這個名字應該是直接來源于CD47),并將實驗室的100多項全部授權給Forty Seven,其中就包括CD47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Hu5F9-G4。
目前在范圍內主要有4家公司在研發針對CD47的藥物,除了Tioma Therapeutics和Forty Seven之外,還有Celgene和Trillium Therapeutics。
Celgene的CD47抗體CC-90002是2012年從Inhibrx獲取授權,2015年CC-90002開啟了兩個I期臨床試驗實體瘤和血癌患者的招募工作。Trillium Therapeutics的CD47抗體是今年1月27日,以3200萬美元的價格從Fluorinov Pharma買的。就在8月17日,Trillium也宣布,它的CD47抗體TTI-621也獲得FDA的臨床試驗批準,即將開展實體瘤的I期臨床試驗。
Celgene的臨床前動物實驗表明,CD47抗體CC-90002幾乎對所有的腫瘤類型都有效果。不僅如此,在使用CD47抗體藥物之后,巨噬細胞會吞噬大量的腫瘤細胞,此時釋放到環境中的腫瘤特異性抗體又會激活T細胞,所以這是一個正向的免疫調節機制。
更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上個月,Weissman團隊在《自然》雜志撰文稱,CD47抗體還可以用于治療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是目前人類zui大的兩個死因,沒想到居然要同時被CD47抗體拿下了。真是一箭雙雕。再回過頭來看Google、BMS和Roche等的投資,真心覺得值了。
癌癥免疫治療的另一波高潮要來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