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型水生植物監測,維系水生態系統健康
2018年8月,水利部印發《河湖健康評價指南(試行)》,說明了對水生植物進行形態結構和生物完整性監測的重要性,規范了點位布設及水生植物的監測調查評估方法。
2021年3月,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和《湖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規定了河流和湖庫生境監測的指標和流程,明確了岸邊帶植被和水生植物的調查項目及方法。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辦法(試行)》(農長漁發〔2021〕3號)的通知,主要內容包括水生高等植物覆蓋度的指標解釋、計算方法和指標賦分方法等。
大型水生植物泛指除小型藻類以外所有的水生植物類群,是植物的部分或全部長久或一年中數月沉沒于水中或漂浮于水面上的高等植物類群。根據生活方式的不同,大型水生植物可以分為挺水型、浮葉型、漂浮型、沉水型和濕生型五種。
特定大型水生植物具有環境指示作用,根據其生長環境的不同,可分為敏感指示生物和耐性指示植物,例如海菜花在水環境良好的河流湖泊長勢良好,水葫蘆多見于富營養化嚴重的污染水域,蘆葦對高鹽環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等。
大型水生植物監測意義
大型水生植物作為水生態系統重要的環境因子,細胞間隙發達,通氣組織強大,生長迅速、污染物去除能力強,在提供水生動物棲息地、維持濕地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加固邊坡、改良基底土壤、抑制藻類生長、吸收二氧化碳、積累移除水體重金屬以及調節區域小氣候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監測結果能夠反映水域生態系統狀況,可通過水域中大型水生植物覆蓋度、種群多樣性、植株生長狀況、耐污種和入侵種分布特性分析評價流域(區域)水生態狀況。
大型水生植物監測方法與指標
先河環保可提供豐富的大型水生植物監測服務,包括野外調查和遙感影像分析等,可協助各地用戶做好水生植物的監測和管理。
監測方法 | 指標 | 特點 |
野外調查 | 植被類型、鮮重、株重、平均株長等 | 點位精準、方法成熟、可實時調整樣帶設置 |
遙感影像 | 植被覆蓋度等 | 數據獲取效率高、覆蓋范圍廣 |
大型水生植物整體有利于水生態修復,部分入侵種(如水葫蘆、喜旱蓮子草)會對水面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先河環保通過對流域(區域)大型水生植物進行監測,掌握其生長狀況和種群分布規律,可為管理部門提供數據和分析服務,為水生態監測評價提供有效支撐,維系水生態系統健康,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