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滬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為什么說日本醫療體系是個好榜樣?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及到醫療的部分,大家zui頭疼的地方還停留在醫療的現實問題,比如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公立醫院改革,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社會辦醫還是停留在鼓勵階段。
如果把鏡頭放長遠一些,我們會發現中國社會正處在人口結構、疾病譜變化的十字路口,老齡化和新一輪生育潮會成為下一個十年zui尖銳的矛盾。醫院服務、基礎醫療、養老護理、社會辦醫、商業保險,他們應該分別承擔什么樣的角色?怎么確定公共醫療的邊界?社會辦醫該鼓勵什么,不鼓勵什么?基礎醫療該如何發展?然而,這一切還沒有納入國家清晰和明確的行動方案。
可能很多人會說,中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但事實是,上述提到的很多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有清晰的規定,比如日本。中國醫療改革處在新舊交替的過渡期,也許和中國社會基礎zui像日本,他們的做法會給我們更多啟發。
為什么說中國醫療改革的社會基礎和日本很像?首先,日本醫療體系的支付方式和中國zui為接近,從公共醫保支付方式上,無論是基礎醫療還是醫院醫療服務,主要是按照項目付費(FFS)。第二,日本也沒有推行家庭醫生制度,也沒有強制分級診療制度。第三,政府在醫療體系中的決定作用比較強,比如藥品定價、醫療服務定價。第四,日本已經完成了“以藥養醫”的治理。從1956年開始,日本修訂了《藥師法》和《醫師法》,在法規上明確了醫藥分業制度,直到1974年日本不斷提高醫生報酬,zui終擺脫了以藥養醫和過度醫療,我們國家正在經歷這一過程。第五,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以及基礎設施,成功完成了轉型和飛躍,我們國家也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日本的情況。日本醫療支出占GDP的10.3%,大部分支出來源于公共醫療保險系統(也就是我們后面要介紹的強制全民醫保,而不是政府直接財政投入),占82.4%。醫療支出穩定,2012年和2013年都保持這個水平。日本醫療服務體系是多樣化的,但他們禁止私立營利性醫院營業。長期護理保險、公共醫療保險是日本醫療體系zui重要的構成部分,在所有醫療支出中保費、減免稅、自費的支出分別占48.8%, 38.4%和12.3%。
政府監管著日本公共醫療各個構成。根據法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責任是,努力讓醫療服務、、合適,重要的法律包括:Medical Care Act,Health Insurance Act,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ct等等。
中央政府制定醫療服務各項費用,制定地方政府補助、保險機構補助和醫療機構的補助方案,政府設定的這些規定適用于所有機構,包括私立機構。
建立了多樣化且有底線的醫療服務體系
日本基層醫療由個體診所提供服務,醫院醫療服務主要由私立非營利性醫院承擔。但日本對社會辦醫的要求是有底線的,禁止社會資本舉辦私立的營利性醫院。
基層診所主要以??圃\所的形式出現,也有少量公立醫院提供初級醫療服務,日本醫藥分業,大多數醫院門診被剝離。初級醫療系統中,有1/3的醫生是被診所雇傭的,其余都是醫生自己當老板。診所通常是由醫生個人開業,或由醫生集團舉辦。在日本,醫生集團由幾個醫生組成,共同擁有一家醫院或者一個診所。診所既可以提供全科服務,也可以可以提供專科服務。日本初級醫療服務的組織形式通常是1名醫生+幾名護士,2011年日本診所全職人員的配置平均為7.2個人,包括1.2個醫生,1.8個護士,2.1個前臺。
從醫院構成上看,2013年日本15%的醫院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舉辦,其余的醫院均為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從床位來看,20%的床位屬于公立醫院,80%的床位屬于私立非營利性醫院。特別注意的是,私立非營利性醫院被認為是公共醫療的一部分,接受政府的各種津貼補助,也在公共醫保資金的支付范圍之內。日本不允許私立營利性醫院開業,但允許企業醫院存在,為企業員工提供醫療服務。我們可以這么簡單理解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營利性”就是醫院的結余可以用來分紅,“非營利性”就是醫院的結余被認為是公共資金,資金不能私自處理,只能用來全部發展醫院,更多要求體現在日本醫療法中,我國中國臺灣地區也借鑒了日本的做法。
清晰界定了公共醫保和私人醫保的邊界
日本建立了強制型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公共醫療計劃,每一位居民或者雇員都必須加入公共保險計劃,合法移民也要求加入社會保險計劃,但黑戶移民以及游客不包含在內。一個居民如果退出強制醫療保險,重新加入時要額外交納2年的保費,這相當于罰。大約3400個保險機構負責提供公共醫療保險。除了兒童和老人,公共醫療保險的自付比例為30%。3歲以下兒童自付比例是0%,70~74歲老年人自付比例是20%,75歲以上老人的自付比例是10%。
公共醫療保險沒有起付線,自付以及部分處方藥的費用可從收入減免稅中得到補助。另外,個人自費的情況并不清楚,從日本整個醫療支出看,個人自費占到了14%左右。雇主承擔了保費籌資一半的費用,保費負擔占公司收入的3%~10%不等。
私人醫保和公共醫保的邊界非常清楚,前者在日本保險計劃中處于補充地位。*種是對強制公共醫保的補充險(Supplementary Insurance),這是居民自愿參與的,主要以包干的形式支付醫療費用,彌補公共保險的保障不足,比如每日住院費用。第二種是補充險(Complementary Insurance),覆蓋了公共醫保未涵蓋的項目,在日本屬于補充地位。zui后,私人保險開發的替代公共醫保的綜合醫保(Substitutive Insurance),在日本是不允許的。
通過長期護理險成功逆襲老齡化
日本在老齡化危機前快速調整了布局,發展了長期護理險。
2000年日本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這是一種強制性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覆蓋了65歲以上老人以及40~64歲的失能老人。護理服務包含很多內容,有居家護理(Home Care)、臨時看護和各種護理需要的輔助設施,這些設施也在公共保險的支付范圍內。Home Care 的服務提供者大多數為私立機構,其中62.6%的機構為私立營利性,36.4%為私立非營利性,0.4%為政府舉辦。長期護理險不允許覆蓋私立營利性機構提供的服務。
護理保險的籌資,一半來源于保費,一半來源于稅收。40歲以上的人都需要交納保費,65歲以上的老人交納保費的情況是根據收入來決定的。在日本,雇主和雇員共同負擔長期護理保費,一半對一半。此外,居民長期護理險的自付比例為10%,日本根據收入情況會給自付總額設定一個上限。
整體上看,日本強制公共醫療保險和護理保險共同涵蓋了住院費用、急診費用、精神疾病治療費用、合法范圍內的處方藥品、居家護理、理療和大部分牙科服務,也覆蓋了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不同身份的人,他們的保險是由不同的機構運營的。比如,雇員的公務員的醫保由獨立的保險機構運營,一些專業人士的醫保也是如此運營,比如私人開業的醫生。
文末,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對中國而言,日本給中國zui大的啟示是:在醫療領域發展“市場”不是一概而論,而是明確鼓勵非營利性醫院和醫生主導診所,禁止營利性醫院,確定了公共醫保支付的邊界。除此之外,中國處在人口結構變化和醫療需求變化的十字路口,快速布局調整可能會讓醫療體系彎道超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