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空氣凈化器是用來凈化室內空氣的小型家電產品,主要解決由于裝修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由于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釋放有持久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因此使用空氣凈化器凈化室內空氣是*的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方法。 空氣凈化器中有多種不同的技術和介質,使它能夠向用戶提供清潔和安全的空氣。
常用的空氣凈化技術有:低溫非對稱等離子體空氣凈化技術、吸附技術、負離子技術、負氧離子技術、分子絡合技術、技術、TIO2技術、HEPA過濾技術、靜電集塵技術、活性氧技術等;材料技術主要有:光觸媒、活性炭、合成纖維、HEAP材料、等。目前國內市場現有的空氣凈化器多采為復合型,即同時采用了多種凈化技術和材料介質。
空氣凈化器起源于消防用途,1823年,約翰和查爾斯·迪恩發明了一種新型煙霧防護裝置,可使消防隊員在滅火時避免煙霧侵襲。1854年,一個名叫約翰斯·滕豪斯的人在前輩發明的基礎上又取得新進展:通過數次嘗試,他了解到向空氣過濾器中加入木炭可從空氣中過濾出有害和有毒氣體。
二戰期間,美國政府開始進行放射性物質研究,他們需要研制出一種方式過濾出所有有害顆粒,以保持空氣清潔,使科學家可以呼吸,于是HEPA過濾器應運而生。在20世紀50、60年代,過濾器一度非常流行,很受防空洞設計和建設人員歡迎。
進入20世紀80年代,空氣凈化的重點已經轉向空氣凈化方式,如家庭空氣凈化器。過去的過濾器在去除空氣中的惡臭、有毒化學品和有毒氣體方面非常好,但不能去除霉菌孢子、病毒或細菌,而新的家庭和寫字間用空氣凈化器,不僅能清潔空氣中的有毒氣體,還能凈化空氣,去除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灰塵、花粉、霉菌孢子等。現在,空氣凈化器已經有了多種不同的設計制作方式,并且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為人們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帶來顯著效果。而這一切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能凈化室內空氣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