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工業國內發展趨勢
閱讀:1051發布時間:2014-9-2
導讀:我國閥門工業的起步較晚。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制單座閥,雙座閥等產品,主要是仿制前蘇聯的產品。由于機械工業落后,機械加工精度低,因此產品泄露量較大,但尚能滿足當時工業生產過程的一般控制要求。
70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工業過程控制要求的提高,一些控制閥產品已不能適應生產過程控制的要求,例如對高壓力,高壓降,低溫,高溫和腐蝕等介質的控制要求。
為此,一些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在引進設備的同時,也引進了一些控制閥,例如帶平衡芯的套筒閥,偏心旋轉閥等,為國內的控制閥制造廠商指明了開發方向。因此,70年代后期,一些制造廠已開始仿制偏心旋轉閥等產品。
8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和落實,一些控制閥制造廠引進了國外控制閥門廠商的技術和產品,使我國控制閥產品的品種和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21世紀初,采用現場總線技術的控制閥產品問世,國外一些現場總線的控制閥和相關的產品,例如職能閥門定位器等,開始在國內一些新建工程中應用,國內一些廠商也開始研制有關產品。
目前已能生產門類齊全閥門12大類,3000多個型號,40000多個規格的閥門產品,廣泛應用與人民生活,工農業生產,海洋石油,油氣,運輸,城市建設,航天技術和核工業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使用壽命越來越長,閥門維修期已從過去的幾個星期延長到1年半以上,合格品率答90%以上,閥門*存在的“一跑二漏”現象已有明顯好轉;工藝裝備水平不斷進步,無論機加工和熱加工工藝都已引進*進技術。
目前,盡管我國閥門行業各生產廠家正逐步加大科研和開發力度,但產品技術上的落伍,使得競爭不得力,生產的閥門品種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70%左右。
短缺的低壓大口徑閥門及產需矛盾在品種和材質上的高中低壓閥門,還有待開發的新產品,都需要我國閥門企業去研究,開發,拓展。
市場的競爭,永遠是優勝劣汰。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技術的更新,新品的開發,品牌的創立等等是企業自身生存,發展,占領國內外市場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