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青島宜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1261發布時間:2014-6-16
喝水如“吃藥”?我國地表水被檢出含有68種抗生素
喝水如“吃藥”?我國地表水被檢出含有68種抗生素
zui近出版的2014年第9期《科學通報》上,刊登了由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稱,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另有90種非抗生素類醫藥成分被檢出。一時間,“喝水如同吃藥”的言論甚囂塵上,而抗生素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談論的同時,不少人提出疑問:抗生素究竟為何物,地表水中檢測那么多化學藥物正常嗎,有關抗生素的使用誤區都有哪些,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嗎?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解放軍總醫院*附屬醫院(原304醫院)藥劑藥理科主任劉皈陽。
罪魁禍首
水產養殖讓地表水“飽含”抗生素
有關抗生素的定義,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
“通俗地講,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但是部分抗生素具有其他藥理作用,例如抗腫瘤抗生素。因此,用抗菌藥物代替抗生素這一概念更為準確,它包括微生物提取物(抗生素)、人工半合成或全合成的化學藥物。”劉皈陽說。
劉皈陽認為,目前,我國地表水存在抗菌藥物含量多的問題,其主要污染來源是水產養殖業,另外還有生活污水、醫藥企業或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農業、畜牧養殖業的直接排放或土壤滲濾等,這些污染都可能造成地表水中抗菌藥物超標。
常用抗菌藥
我國濫用情況尤為嚴重
劉皈陽介紹,目前常用的抗菌藥物主要分為八大類,其中β-內酰胺類包括*類、*類等;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類;*途徑抑制劑類;*;糖肽類包括*和考試拉寧;大環內酯類。
“我國是抗菌藥物原料藥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濫用抗菌藥物zui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劉皈陽說,目前常見的抗生素濫用問題主要存在于醫療機構、大眾群體及養殖業中。
醫療機構抗生素濫用主要表現有:首先,無適應癥用藥。由于部分醫生對于抗菌藥物的適應癥和抗菌譜缺乏了解,在用藥依據不充分的情況下,選用廣譜抗菌藥物,把抗菌藥物用于預防或治療非微生物感染的疾病,或者使用對病原體無效的抗菌藥物。部分醫生給單純病毒性感冒的患者開具抗菌藥物;無菌手術后*大劑量使用抗菌藥物等現象在醫療機構中仍有存在。
其次,用藥方法不當。目前各級醫療機構已開始重視抗菌藥物應用管理,但聯用抗菌藥種類過多或不合理;頻繁更換藥物;使用抗菌藥物劑量偏小或過大,療程過長或過短等問題時有發生。
zui后,用藥途徑不妥。部分門診醫師忽略了藥物在體內的吸收途徑和分布情況,不評價患者病情輕重、感染的細菌種類及病人的身體素質等情況,一味認為靜脈輸液用藥比口服藥物效果好、起效快,導致大量門診患者使用注射類抗菌藥物。
在劉皈陽看來,大眾群體的不良用藥習慣也是抗菌藥物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我診斷、自購藥品的現象相當普遍,不少家庭里都備有小藥箱,絕大多數藥品是在藥店自行購買的抗菌藥物,一有頭痛腦熱或喉癢咳嗽就自用抗菌藥物,甚至同時服用多種抗菌藥物。
“養殖業是我國抗菌藥物濫用的另一大重要根源,我國生產的抗菌藥物有近一半用于養殖業,特別是在中小養殖戶中,抗生素的濫用已*。不僅大量使用具有嚴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連人類還在試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動物。養殖業抗菌藥物使用監管困難,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和食物抗菌藥物殘留。”劉皈陽說。
病菌耐藥
抗生素并非消炎藥
日常生活中,民眾一般把抗生素當做消炎藥,認為服用對身體并無大礙。對此,劉皈陽指出,消炎藥,是指抑制炎癥因子產生或釋放的藥物,使炎癥得以減輕至消退。消炎藥是“俗稱”,即醫學上的解熱鎮痛抗炎藥,常用的有*、*、*等。這類藥物直接針對炎癥,是對癥治療;而抗菌藥物針對導致炎癥的細菌,抑制或殺滅病原菌,是對因治療。老百姓所說的消炎藥,大多是指的抗菌藥物。
“事實上,兩者是不同的藥物,所以將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藥或感冒藥,是大眾用藥的一大誤區,抗生素僅僅適用于由細菌引起的炎癥,而對其他類型的炎癥,如病毒引起的炎癥、過敏性炎癥(如接觸性皮炎)、變態反應性炎癥(如過敏性哮喘)等無菌性炎癥無效。”劉皈陽強調。
“抗菌藥物的濫用,會使病菌對抗菌藥產生耐藥性。”劉皈陽說,抗菌藥物的濫用使原本有效的抗菌藥物已經不能再有效控制感染了,如金葡菌對常用抗生素*G的耐藥率,在20世紀40年代僅1%,到上世紀末則上升至90%以上。其他臨床所用有效的抗菌藥物也都已出現耐藥菌株,不少致病菌還會對多種抗菌藥物呈現耐藥性,即“多重耐藥性”,致使某些嚴重感染者無藥可治,在兒童中尤其嚴重。
以醫院感染菌種的變化為例,1920年,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1960年,產生了耐*的*(MRSA),MRSA取代鏈球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種。耐*的肺炎鏈球菌同時出現;1990年,耐*的腸球菌、耐*的“食肉鏈球菌”被發現。2000年至今,出現綠膿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銅綠假單胞菌以及目前發現可造成嚴重危害的“超級細菌”(一種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桿菌)。“這足以說明致病菌耐藥性的發生和蔓延已構成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極有可能把人類帶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橫行的年代。”
同時,還會導致菌群失調甚至引發二重感染。劉皈陽認為,廣譜抗生素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同時也會抑制人體內正常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擾亂了微生物生態系中種群或群落間相互的制約,破壞了微生態平衡,產生人體菌群失調,引發二重感染,致使或者引發新的感染性疾病(如耐藥金葡菌、革蘭陰性桿菌、真菌等所致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成為導致許多重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此外,大量濫用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增加,浪費藥物,增加國家和患者的經濟負擔。
加強監管
國外買抗生素比買設備難
抗生素合理用藥是*都面臨的問題,我國的形勢更加嚴峻。
“在國外,買抗生素要比買設備難,買設備只要出示文件明,提交購設備申請就可以了。但抗生素不是你想買就能買到的,管制得非常嚴格。”劉皈陽說,有國家法律規定,抗生素必須先做藥敏試驗,且必須憑醫生處方才可開具。在我國,國家從2004年起就要求必須憑醫生處方才可以購買處方藥(包括抗生素),但由于缺乏監管機制,目前的現狀是消費者可以在幾乎所有藥店隨意買到抗菌藥物。
另外,我國對養殖業抗生素使用監管的力度也不足,*、*等抗生素在國內一些地區屬于限制使用的水產養殖藥品,但按照美國等國家標準,這些抗生素是禁止使用的。按照韓國的標準,有40多種物質在水產養殖中不得使用,而在國內禁止使用的物質只有20多種,比韓國少一半左右。
2011年起,衛生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主要目的是加強和促進全國各級醫療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目前大范圍整治活動已經結束,各級醫院在抗菌藥物使用和監管方面均有改善和提高,但不合理現象仍然存在。
因此,劉皈陽建議,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除了加強行政監管,還應該全面擴大合理使用的宣傳、教育范圍,從醫務工作者到大眾群體,從醫療行業到畜牧業,從專業學術培訓到大眾媒體宣傳,只有合理用藥的理念深入人心,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之路才可能走得更快、更遠。
相關新聞
監測顯示抗生素不良反應居*
國家食藥監總局5月14日發布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超過130萬起,國家食藥監總局提醒說,應該更加關注中藥合并用藥以及頭孢和*等抗感染等藥物的安全性問題。
藥品不良反應是患者在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時候,產生的與治療無關的其他癥狀,這種不良反應有可能是輕微的過敏或者頭疼等副作用,也有可能是嚴重的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和中藥注射劑合并用藥已經成為用藥安全的兩大隱患。2013年,在各類藥品中,頭孢類、*類等抗感染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數量位居*。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程剛介紹說:“這類產品不良反應比較多,因為這是臨床用量非常大的產品,此外還存在不合理使用,超適應癥使用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其中的頭孢類*類等產品的過敏反應表現的尤為突出。”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