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乎空氣的答記者問
閱讀:382發布時間:2014-3-13
“治理大氣污染和生態環境,確實需要我們承受傷筋動骨的痛苦。”面對媒體們的長槍短炮,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如是說。在7日下午的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活動上,空氣成了記者們zui關心的話題。
審查完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后,包括周本順和省長張慶偉在內的60名河北團的*代表留下來答記者問。
中國北方近來持續遭遇霧霾襲擊,而全國空氣質量zui差排行榜*名中有六七個都是河北省的城市。而為了滿足記者們的好奇心,河北團安排了1小時20分鐘的提問時間。
11個媒體提了問題,其中有4個都是關于治理大氣污染和節能減排的。從河北采取了哪些措施節能減產和治理霧霾,到如何量化治理成果和如何安置因壓縮產能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等,有關代表一一作了回答。
河北省*廳長陳國鷹說,去年河北省壓鋼減煤增綠,還連續兩次采取集中清理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監測數據,與2012年同期相比,全省7個設區市,大氣監測指數達標天數增加了3天,重污染天數減少了4天,PM2.5日均濃度降低了12.8%。
“其實河北省并不是空氣質量都很差。差的主要是在中南部,而張家口和承德都很好,秦皇島和滄州也比較好。”張慶偉說。
張慶偉介紹說,2013年,環保部和河北省政府簽訂了治理大氣污染的責任書,可以說就是一個“軍令狀”。為此,河北省制定了時間表,從2013年到2015年3年內實現好轉,5年內實現改善。
“難度還是比較大”,張慶偉說,“我們現在就像報天氣預報一樣來報污染物的情況。”
對于壓縮產能,張慶偉說,“有退有進”。退的是工業和排放不達標的產能,進的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針對有媒體提到環保部zui近在明察暗訪中發現河北省一些鋼鐵和水泥企業偷排的現象比較嚴重,河北省工業與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表示,確實對有些地方和有些企業監督不到位,這正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陳國鷹說,要利用環保手段和功能倒逼企業的轉型和升級,以后還要像電表和氣表那樣,年底前實現用IC卡監管排放大戶。
在回答外國媒體關于淘汰鋼鐵企業產能的問題時,張慶偉回答,今年河北淘汰1500萬噸鋼鐵產能的目標,是一條基本線。他還說,希望學習借鑒英國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的經驗,也希望加強環保科技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