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保的現實路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除了經濟、社會諸多目標外,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作為長期從事縣級環境保護工作的環保工作者,我認為在縣一級要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就必須組織和動員群眾,一起參與環境保護,一起轉變發展理念,一起轉變生產方式,一起做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要在環保這一塊真正全面、如期圓上小康夢,要從zui廣大的農村抓起。因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環保這一塊也是如此。從一些地區實際情況看,一是部分農民的發展理念還停留在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求收的多,不求賣價高;只顧自己種田收益,不考慮農副產品安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二是部分農民的生產方式,還是習慣于分戶經營,通過過量使用化肥來保持和提高農作物產量,對土壤和水環境的污染往往知之不多或者視而不見。要*解決問題,必須抓農民的發展理念、生產方式的轉變。在發展理念上,要加大生態農業、設施農業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推廣,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生產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一方面可以提升環境質量的道理,使發展理念得到根本轉變。在生產方式上,要著力推廣聯耕聯種,這樣可以有效控制、化肥的過度使用,有利于防止秸稈焚燒和亂拋。實現大量還田,有利于改良土壤。同時要積極推動土地流轉,讓有先進理念和知識的新型農民來發展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從生產方式上實現轉變。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