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種種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事件頻頻爆光,一波未停又一波起,據報道東莞石馬河流域土壤鎘污染嚴重。作為東江下游的一級支流,石馬河發源于深圳市寶安區龍華鎮大腦殼山,上接深圳觀瀾河,流經深莞惠三市,其中在東莞境內流經鳳崗、塘廈、清溪、樟木頭、常平、謝崗、橋頭等7鎮,在橋頭接納惠州潼湖水后在新開河口匯入東江。
據東莞環保專家介紹去年由中山大學和日本廣島大學共同組成的研究人員先后從石馬河流域上游出發,沿著河道一路追溯至東江虎門水閘段,采集22個石馬河河水樣本(R1—R11)、14個地下水樣本(GWl—GW7)和7個土壤樣本(S1—S5,Sa和Sb)。研究人員發現,東莞石馬河流域地下水中重金屬污染zui嚴重的為鎳,采樣超標率為100%。而地表水中的鐵濃度zui高,在靠近深圳的上游河段濃度為I類水質標準的32.87倍。且往流域下游走,采集到的水樣的重金屬濃度總體呈逐步下降趨勢。
石馬河上接深圳寶安區的觀瀾河,而寶安區內擁有金屬制造、機械、電氣以及電子設備等排污比較嚴重的工廠企業約160家,排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而在接納上游較大量劣V類水體的情況下,石馬河水體流經東莞市后,水質重金屬污染指數逐漸降低,說明上游超標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寶安區的工業廢水排放。東莞環保工程專家介紹除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重金屬污染,研究人員在對7個采樣點的土壤樣本進行分類研究分析后發現,東莞石馬河流域的土壤中砷、鉻(S4和S5除外)、錳和鉛的濃度水平與土壤背景值相當,鐵濃度顯著低于背景值,這與河水污染種類、濃度水平以及土壤對不同重金屬吸附能力差異有關。距離河道較近的土壤樣本(S1—S5)中銅、鎳和鋅濃度超過土壤質量標準(Ⅱ類);所有土壤樣本的鎘超標嚴重,濃度水平是Ⅱ類標準值的16至22倍。在旱季河水水樣中,研究人員檢測出較高濃度的銅、鎳和鋅,地下水中亦有超標現象,距離河道較近的土壤中的銅、鎳(S1—S3除外)和鋅濃度均超過土壤質量Ⅱ類標準,而離河道較遠處的土壤(Sa和Sb)則未超標,僅Sa采樣點的鎳和Sb采樣點的銅濃度略高于土壤背景值。
上述結果說明河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導致距河道較近處的土壤對重金屬的富集,使得土壤重金屬(Zn、Cu和Ni)濃度遠高于廣東省土壤背景值。從重金屬的累積系數看,砷、鉻(S4和S5除外)、鉛、鐵和錳的濃度未達到污染程度,銅、鎳和鋅的累積系數介于0至2之間,屬于輕度至中度污染;而鎘的累積系數大于5,屬于極嚴重的污染。
: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東莞粉塵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