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是發展引起的,也要在發展中去解決。國外的經驗也能說明這一點。比如,洛杉磯曾發生“光污染事件”,倫敦曾發生“煙霧事件”,但現在那里的空氣質量非常好。我國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與外國當初的情況類似,也是高能耗產業發展引起了環境問題。這些問題要靠發展來解決。比如,倫敦從上世紀70年代,整個城市就不用煤了。能源結構的調整,對于改善空氣質量至關重要。
正因為發達國家原來經歷過重污染,所以他們在世界上推出了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并對污染源進行深度、有效的控制,從而大大減少了污染排放。另外,他們注重強化對污染的監管。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
空氣質量改善是長期過程,治理大氣污染需要“長短結合”。短期目標是要把重污染發生的頻率降下來;長期目標則是要把污染物濃度降下來,并逐步達標。從長期看,要對發展方式動大手術。目前的污染狀態說明我們的發展方式出了問題。如果照這種發展方式發展下去,污染防治沒有希望。現在,我們生產了世界60%的水泥,使用了50%以上的煤炭,生產的鋼鐵約占的50%。我們出口焦化、焦炭等初加工產品,卻把污染留下來了。從長期來講,必須扭轉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不能再做世界初級產品加工廠了。不僅污染防治水平要向發達國家看齊,更重要的是產業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產業結構等要向他們看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和環保的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搜索關鍵詞: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