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項目為加快審批進度,采取各種手段違規環評,而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加快項目建設,在環評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縱容這些違規現象。其背后,隱藏著一條灰色的利益鏈。違規環評造成的后果,絕不止是項目違規上馬。環評是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的前置性措施。如果是沒有環評資質的公司做環評,基于他們的專業水平,他們沒有技術能力去做評估、監測和提出有效的預防,那勢必對項目建成后的環境污染控制措施造成影響,從而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據東莞環評專業人士介紹目前全國各地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凡是違反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不予審批,凡是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實施。環評是以預防為主,zui為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旦環評造假,帶來的生態破壞,諸如物種的滅絕都是難以逆轉的損失。有些質量低劣的環評報告,不但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甚至會威脅公眾健康,出現不可預料的疾病甚至死亡,“如果出現這樣嚴重的后果,誰來承擔責任?
環評亂象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去年底環保部曾發布《關于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專項執法檢查發現存在問題的評價機構處理意見的通報》,對存在問題的88家環評機構分別提出取消資質、限期整改、縮減評價范圍、通報批評和內部整改的處理意見,并對49名向環評機構出借個人證書、主持編制的環評文件質量較差、超越專業類別從業的人員給予通報批評。通報指出,在對全國501家環評機構“資質、人員、質量”情況進行抽查時發現,部分機構存在環評質量審核體系不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環評專職技術人員管理不符合要求、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差等問題。盡管如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環評行業規范程度依然不高。在具體問題上,環保部門和環評單位之間存在互相“踢皮球”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環評的公信力,縱容了違規環評的存在。
: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東莞粉塵治理 東莞環評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