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北京雅安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中山大學葉綠體氧還系統功能研究新成果
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金發、王宏斌課題組在葉綠體氧還調控系統的生理功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兩項研究成果分別于植物學領域期刊The Plant Journal以及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博士生劉雋與王鵬均為共同*作者,王宏斌教授為通訊作者。
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其正常發育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前提。光合作用涉及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位于光合電子傳遞鏈末端的Fd(鐵氧還蛋白)、FTR(鐵氧還蛋白-硫氧還蛋白還原酶)和TRX(硫氧還蛋白)共同組成了光合自養型生物所*的Fd-FTR-TRX氧還系統,該系統能夠將光合作用光反應產生的電信號轉化成生物化學能,為固定二氧化碳提供動力。然而,Fd-FTR-TRX氧還系統在植物生長發育中的具體調控功能仍不清楚。
該課題組通過對Fd-FTR-TRX氧還系統的研究發現,Fd2(鐵氧還蛋白2)和TRX m(m類硫氧還蛋白)分別在植物適應強光脅迫以及在PSII(光合系統II)復合物生物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擬南芥Fd2缺失突變體的研究表明,在長期強光脅迫下,植物通過下調Fd2的表達水平,來促進葉綠體內的多種光保護機制(包括質體氧還信號和環式電子傳遞等),從而實現植物對逆境的適應。該研究成果于10月7日在線發表于The Plant Journal(DOI:10.1111/tpj.12341)。
同時,通過病毒誘導的基因沉默技術(VIGS技術)對擬南芥TRX m基因家族的研究發現,該家族成員TRX m1,TRX m2和TRX m4通過氧還調控PSII復合物蛋白亞基的寡聚化,共同參與調節PSII復合物的生物發生與葉綠體發育。該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在線發表于Plant Physiology(DOI:10.1104/pp.113.228353)。
上述研究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合電子傳遞所介導的氧還調控在葉綠體發育中的調控功能,而且為探索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新思路。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
這是該課題組在植物逆境生物學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2012年,該課題組發現了水稻識別真菌與細菌的雙重天然免疫受體,相關研究成果于2012年8月發表于植物學領域期刊The Plant Cell,并在2013年9月公布的ESI數據庫中,被選為ESI熱點論文(ESI hot papers in the last 2 years)。北京雅安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對外承攬試驗:免疫組化, ,Tunel,Elisa,WB,原位雜交,比色法,HE染色,特染,圖像分析,熒光!(北京雅安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雅安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免費代測ELISA試劑盒一周內出結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