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計劃建造“太空發電廠”為地球提供能源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些太陽能"發電廠",直接為地球上的人類提供能源,似乎有點異想天開的味道。不過德國科學家23日說,這個方案切實可行,他們已經解決了一些zui主要的相關技術難題,有望在50年后讓地球人用上直接來自太空的能量。
據德新社報道,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的科學家哈特穆特·米勒23日在不來梅演示了一種該公司與卡爾斯魯厄大學的科學家用了兩年的時間合作研制成功的新型激光設備,這將是未來"太空發電廠"向地球傳送能量的zui重要部件。科學家說,該設備將可以利用激光光束把在太空中收集到的能量傳送回地球。
科學家解釋說,他們的計劃是首先利用太陽能電池在離地球3.6萬公里的太空中收集太陽能,然后通過激光光束把能量發送回地球。在此過程中,zui為困難的是如何控制激光光束在遠距離"旅行"后可以地找到地面接收設備,然后與地面能量傳輸網進行連接。而德國專家新開發的設備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但是,目前已耗資60萬歐元的這一宏偉計劃似乎離現實還有點遠。盡管科學家們說,他們計劃在2008年將*臺激光裝置送入空間站,然而他們的*座"太空發電廠"要在50年后才開始工作。在進行太空試驗之前,專家們還需要更多的地面研究,嘗試提升通過激光光束傳送回來的能量級別。
米勒說,近30年來*都在尋找將太陽能這一"用之不盡"的能源直接轉化為地球上可用能源的方法,而他們的研究成果則在建造以激光技術為支持的"太空發電廠"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太空中建立起一些太陽能"發電廠",直接為地球上的人類提供能源,似乎有點異想天開的味道。不過德國科學家23日說,這個方案切實可行,他們已經解決了一些zui主要的相關技術難題,有望在50年后讓地球人用上直接來自太空的能量。
據德新社報道,歐洲航空防務與航天公司的科學家哈特穆特·米勒23日在不來梅演示了一種該公司與卡爾斯魯厄大學的科學家用了兩年的時間合作研制成功的新型激光設備,這將是未來"太空發電廠"向地球傳送能量的zui重要部件。科學家說,該設備將可以利用激光光束把在太空中收集到的能量傳送回地球。
科學家解釋說,他們的計劃是首先利用太陽能電池在離地球3.6萬公里的太空中收集太陽能,然后通過激光光束把能量發送回地球。在此過程中,zui為困難的是如何控制激光光束在遠距離"旅行"后可以地找到地面接收設備,然后與地面能量傳輸網進行連接。而德國專家新開發的設備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
但是,目前已耗資60萬歐元的這一宏偉計劃似乎離現實還有點遠。盡管科學家們說,他們計劃在2008年將*臺激光裝置送入空間站,然而他們的*座"太空發電廠"要在50年后才開始工作。在進行太空試驗之前,專家們還需要更多的地面研究,嘗試提升通過激光光束傳送回來的能量級別。
米勒說,近30年來*都在尋找將太陽能這一"用之不盡"的能源直接轉化為地球上可用能源的方法,而他們的研究成果則在建造以激光技術為支持的"太空發電廠"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