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的方案
閱讀:544發布時間:2019-2-27
1、采用干清糞法 即采用人工清糞,豬舍內的豬糞利用人工清運到封閉糞場,豬尿及少量沖舍糞水流入污水處理系統,進入初沉池,沉去細小的懸浮物,糞渣與豬舍內人工清運的糞渣直接運到糞場。這種方法雖然增加了人工費,但每天用水量可大大減少,一般可比“水沖糞法"減少三分之二;排出污水的COD值只有前法的75%左右,BOD值只有前法的40-50%,SS只有前法的50-70%,污水更容易處理;污水池的投資少,占地面積小,日常維持費用低。 對一個萬頭肉豬的豬場來說,干清糞法比水沖糞法平均每天可減少排污水量100噸左右,年減少污水36500噸。2、采用*的工藝流程 根據養豬場污水水質特性及排水狀況,在污水處理工藝前端設置固液分離段,以利糞便與污水初步分離,減少污水處理量。分離后的糞便和人工清除的糞便作堆積發酵處理后,加工成為有機肥出售。 分離后的污水自流進入沉沙池、調節池,污水經沉淀、酸化及均衡調節后,清除部分水解污泥至污泥干化池。污水經泵提升后進入折流式厭氧反應池(ABR),進行級生化處理,產生沼氣用于發電、食堂飲事、供熱等。沉淀污泥經污泥干化池干化后,送堆肥場和人工清除的糞便一起堆積發酵,作復合肥利用。 經折流式厭氧池(ABR)處理后,糞污水COD、BOD降解大約可達80%以上。污水經中間調節池再進入溪流氧化溝,作好氧深度處理(即二級生化處理),污水在此處進一步脫磷、脫氨處理后,主要降解指標COD、BOD、NH3-N去除率可超過97%以上,基本滿足排放標準。處理后污水經集水沉淀池后達標外排。 由于折流式厭氧池(ABR)的運行管理比升流式厭氧池(UASB)簡單,對高懸浮固體廢水的適應性比較強,沒有三相分離器,工程投資較省,所以在這里我們選用折流式池型取代升流式池型。工藝流程如下: 溪流氧化溝為磚混砌筑的水溝形式,上面蓋有帶孔洞的蓋板,使得空氣能夠進入氧化溝內,氧化溝底布置有彈性填料,好氧微生物在上面附著生長,形成一定的生物膜,從折流式厭氧反應器流出的污水在密布彈性填料的溝內流淌過濾24h。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在氧化溝內逐級分解過濾,水中的污染物逐漸減少,水體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各項污染指標都得到進一步的降低,終使得出水指標達到二級排放標準。氧化溝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集污井,用于收集氧化溝內的沉淀物,集污井上設置有窨井蓋,防止雜物進入。一段時間后只需要清除一下集污井中的沉淀物,操作管理十分簡便。 工藝流程各階段水質指標參數預測: 四、經濟效益分析 養豬場糞污治理及利用成套技術,每年可生產2000多噸有機顆粒肥,并向市場提供大量的成品銷售,每年可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100多萬元;通過采用優化組合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生物制肥技術和現代水處理技術,使得污水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通過豬糞堆肥,避免因豬糞二次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其間接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我國的土壤缺少有機質和微量元素,約有50%~75%的全國耕地面積嚴重缺少營養素,并且土壤有機質含量還不足1%,所以生物有機肥料將會有很廣闊的市場空間。 通過沼氣生物能源的開發,每年生產出的沼氣可供豬場作燃料或用于發電,亦可居民使用,調整居民燃料結構,改善區域環境狀況。 上述綜合經濟效益預計可達200多萬元/年。五、環境效益分析 畜禽養殖業近年來迅猛發展,其排污量(糞尿及水),已超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總和,而污染物的處理、利用水平又大大落后于生產的發展。因此畜禽糞便處理是一個不小的市場。目前,養殖業帶來的污染造成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嚴重惡化。通過采用已經開發出來的豬場糞便污治理及利用成套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目前我國現有畜禽廢物處置技術的效率,極大地減輕畜禽養殖業對于農業生態環境的壓力。 本工程所提供的有效的污染物控制措施,將回收資源,開發能源,保護環境與改善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解決了養豬場資源、能源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