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迷城,水體污染、土壤沉疴……生態環境,2015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
“不能只靠借東風!事在人為。”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一席話,提振著人們對于碧水藍天的殷切期盼。事實上,無論是新任環保部長陳吉寧一再重申的“鐵腕治污”,亦或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同呼吸、共命運”的呼吁,在發展模式提速換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經濟新常態下,環境治理正成為巨大的推動力,不斷著綠色經濟邁步向前。
作為污水處理板塊的旗艦企業,秦皇島開發區金源水處理設備廠(下文簡稱“金源”)亦在我國環保進程中鏗鏘有力地宣示:精益求精,則水長清。借以的污水處理工藝,金源巧妙地結合實際國情與客戶需求,專注于水處理設備、給水設備以及凈水設備的研制、生產、銷售一體式服務。同時,本著信用優良的責任使命,金源潛心鉆研各類污水處理過程中的“疑難雜癥”,在不斷贏得用戶贊譽的同時,亦使公司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金源在食品、制藥、工業鍋爐、電鍍、印染等重點行業頗有建樹。
2015治水再出發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一番話,擲地有聲。于是,2015年,中國環保的“鐵腕時代”已然來臨。無獨有偶,“史上嚴”新環保法動真格,各地逐步深入環境治理攻堅戰,無疑,水處理市場騰飛在即,尤以具備工藝、深耕市場多年的勢必受益。
政策紅利刺激外,昔日被戲虐為“軟衙門”的環保系統法也將再上“緊箍咒”。陳吉寧日前公開表示,“守法是底線,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不是高要求,這是一個底線的要求。”著力立法執法守法的約束機制,強化市場手段,讓守法成為企業新常態。
毫無疑問,置身于鐵腕治污的強硬態勢,環保產業隨即迎來了2015投資黃金期。在金源總經理金相哲看來,隨著環保政策不斷加碼,環境執法力度日趨精細以及公眾環保意識逐步增強,今年可謂新一輪市場投資“元年”。
身為水環境治理的“學術派”,金經理坦言,經濟高速發展所積攢的水體污染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跬步,滴水之功方能石穿。唯有以銳意進取的創新成果,才能再次塑造清風藍天下的綠水青山。”。
上善之水 貴在專業
事實上,透支的環境承載力在頻施“黃牌”之際,諸多商機早已孕育其中。
談及水處理市場,金經理用“喜憂參半”予以定義。一方面,政策暖風頻吹,板塊投資周期趨向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業內競爭充斥著市場機制,政府“巨額投資”,市場“潛規則盛行”,企業“進退維谷”。面對此番現狀,金源的選擇是“以質求存”。
山雨欲來風滿樓,佇足于經濟新常態下的特殊節點,金源仍固守“專心、專注、專業”地改革水處理技術。自2000年成立至今,公司憑借朝朝鮮族科技人才集思廣益,并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開拓進取,在業內逐步樹立起了信守不渝、綠色的企業形象。
在技術應用方面,金源更是開創了污水處理新紀元。針對工業廢水難分解的特性,金源逐次采用還原、中和、超濾的處理工藝,通過適當調節廢水中的酸堿數值,以化學混凝作用提取污水中的懸浮物,而后再以板框壓濾機進行固、液分離。同時,反應槽內的污泥經高濃縮后,由氣動隔膜泵推至壓濾機內,剩余雜質與濾液隨之進入微濾水箱。如此,一泓清水得以凈化還原。
此外,就性價比層面,金源亦能獨樹一幟。作為水處理行業的改革先鋒,金源研發技術雄厚,其污水處理核心技術早已駕輕就熟,應用到產品設備上自是物超所值;其次,作為水處理的企業,治水需求與日俱增,金源隨之喜迎新機遇,所輻射的市場范圍固然引人期待。于是,金元制造,無疑成了用戶的首善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