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發《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
針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過量施用,農藥殘留對土地的“毒害”等問題,農業大省山東近日出臺新政,給土地“開方治病”。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了2014至2020年《山東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根據規劃,山東省將通過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治理、重金屬污染修復等工程,提升耕地質量。
山東土壤鹽漬化嚴重 耕地質量告急
耕地質量下降、農藥化肥過量施用在全國多地都不同程度存在。以化肥過量施用問題為例,統計數據表明,山東省年折純化肥施用量達472.7萬噸,氮肥利用率為30%左右,僅為發達國家水平的1/2,其余的都殘留于土壤中。播畝平均化肥用量27.2公斤,比全國平均用量高6公斤,比世界平均用量高19.2公斤。
超量使用化肥的后果是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加重。近年來山東土壤酸化速度加快,膠東地區尤為突出,p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面積已達980多萬畝。全省1300萬畝設施菜地中,有260萬畝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酸化造成土壤養分比例失調,作物發病率升高,農產品品質下降。pH值低于4.5的地塊,一般可造成作物減產30%以上。設施菜地種植4年后,土壤鹽漬化現象逐年加重,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和質量。
此外,作為污染源之一,山東省近年來的農藥殘留污染排在了全省的第二位。有消息稱,山東全省化學農藥年使用總量一般在16萬噸左右,農藥利用率不到30%,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大部分農藥殘留消解在土壤、水等環境介質中。農藥殘留污染不但對有益生物特別是微生物造成傷害,破壞生態平衡,導致病害加重,耕地生產能力下降,而且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及公眾身體健康。
投資近千億元提升土地質量
據悉,截至目前山東有耕地1.14億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8.3%,其中高產田4445.37萬畝。
山東省提出,到2015年,農業投入品減量化使用,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初見成效,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到2020年,農業投入品基本實現標準化、規范化使用,農業廢棄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嚴重影響耕地質量提升的突出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工程初步估算總投資933.67億元,其中各級政府投資90億元,自籌843.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