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總是骨感的。“APEC藍”才剛剛出現,恐怕就要“退避三舍”。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從8日至11日,北京及周邊地區再次迎來2~3天的輕度到中度霧霾天氣。實施別應急減排措施,京津冀地區各省市聯防共治,終究還是敵不過氣勢洶洶的霧霾。 【“APEC藍”退避三舍】
幸福的感覺往往稍縱即逝,但“APEC藍”的出現恰恰證實了一個道理:不用北風勁吹,無需暴雨猛打,只要下定決心、采取措施,霧霾是可以治理的!
作為APEC會議的主辦城市,北京為了治霾可謂誠意十足。制定的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計劃,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打造區域信息共享平臺,以法治和經濟杠桿撬動減排潛力……治理大氣已經達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 【治霾需“錙銖必較”】
“APEC藍”是一種藍,更是百姓對清新空氣的期待。和北京相比,南京在大氣防治上遭遇了雙重的壓力。
1至10月份,南京PM2.5濃度同比增幅10%,霧霾嚴重到一度造成中小學生被迫停課。距2014年結束不到兩個月時間,南京開啟“青奧普通應急模式”和“青奧加強應急模式”,并加強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力爭讓“APEC藍”永駐蒼穹。 【南京開啟超級青奧應急模式】
當北京、南京等一大批中國城市披肝瀝膽治霾的同時,加拿大已經實現了“零霧霾”。我國的“零霧霾”如何才能煉成?
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區域性霧霾,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構建政策環境,采取有效措施,為治污除霾打下基礎。然而監管存在漏洞,資金和清潔能源的供應出現“短板”等問題頻現,我國的霧霾治理仍受到主客觀多方面因素制約。治霾非一蹴而就,“零霧霾”煉成仍需努力。 【“零霧霾”的修煉之路】
“APEC藍”的話題仍在繼續,抗霾的硝煙依舊未熄,且不論“APEC藍”能堅持多久,只想問“中國藍”何時歸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