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條形碼知來龍去脈 杜絕醫療垃圾回流危害社會
醫療廢物來龍去脈,掃掃條形碼就知道
近,杭州市下城區衛生部門在杭州石橋街道社區衛生醫院試點了一套醫療廢棄物信息化管理系統,醫療廢棄物在醫院內部生命周期的全流程都能實現跟蹤。
系統里起著重要作用的一環——“智能醫療垃圾車”。這臺亮黃色的醫療垃圾車擁有稱重、條碼打印的功能。從科室里產生的每一包醫療廢物,封存打包后,醫療廢物管理員將醫療廢物稱重,打印出單獨的條形碼并粘貼在封存袋上。管理員再用掃描儀器掃一下醫療廢物的條形碼,以及自己身上的條形碼和提供這袋廢物的醫務人員的條形碼。這樣,封存袋上的小小條形碼標簽里面,就存儲了垃圾包重量、交接時間、交接人員等信息。
杜絕醫療垃圾回流社會的策略
杭州對醫療垃圾處理的方法值得各地借鑒,但要真正地做到防范杜絕醫療垃圾回流社會,還需在關鍵環節加大打擊力度。
首先是從源頭上嚴把醫療垃圾的出口。在本案中,大量流出醫療垃圾的,是一些相對正規的公立大醫院。它們對醫療垃圾的處理并不缺乏規章制度,但“利”字當頭之下,這些醫療機構的有關責任人對醫療垃圾的外流聽之任之,直至把自己送上法律的審判臺。由此可見,相關主管部門還需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強化對醫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普及相關法律法規。
其次是要理順監督管理機制,防止衛生行政部門和環保部門在對醫療垃圾的監管上都有職責、都可推責。在本案中,10噸的醫療垃圾露天堆放在偏僻老林達一年之久,相關監管部門疏忽失察之缺恐難推脫。不過更重要的是,相關監管部門如何從本案舉一反三,厘清彼此職權范圍,形成監管合力,從而摸索出一套監管醫療垃圾的門道。
后則要動員社會力量監督舉報隨意處置醫療垃圾的違法行為。對可能污染環境、危害健康的醫療垃圾,每一名社會成員都不應該置身事外。對醫療垃圾違規丟棄、處理、交易等現象,保持足夠的警惕,并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讓醫療垃圾回流社會的非法行徑,真正陷入人民戰爭的大海,封堵其傷民、害民的嚴重后果。
法律依據及解讀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并負責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置。
第四十五條未及時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刑法修正案(八)》第46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構成污染環境罪。《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嚴重污染環境的認定,該解釋條第(二)項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情形,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所以,一次性輸液器、一次性注射器屬于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危險廢物。行為人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一次性輸液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應以污染環境罪定罪處罰。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現,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的,可以宣告緩刑。還規定,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所以,污染環境罪行為人如符合緩刑適用條件的,可以判處緩刑,并可以適用禁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