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上演“七十二變” 廢物化身可循環資源
喊了很多年,也試了很多年。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廣州、深圳、廈門被確定為全國8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調查發現,14年過去了,似乎效果并不明顯。
都說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那餐廚垃圾同樣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
據農業部有關專家測算,餐廚垃圾內含大量的營養物質,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質,可替代玉米、魚粉、豆粕等加工成高能蛋白飼料,也是制取生物柴油的適合原料。專家解釋,按干物質含量計算,5000萬噸餐廚垃圾相當于500萬噸的飼料,內含的能量相當于每年1000萬畝耕地的能量產出量,內含的蛋白質相當于每年2000萬畝大豆的蛋白質產出量。也就是說,如果我國一年產出的餐廚垃圾全部得以利用,相當于節約了1000萬畝耕地。面對中國耕地緊張、糧食短缺,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糧食飼料的現狀,合理利用餐廚垃圾是增加資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有效途徑。并且,這種利用,符合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特點,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生動案例。
隨著環保意識的覺醒和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和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餐廚垃圾處理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紛紛獻計獻策的,讓餐廚垃圾上演了一出“七十二變”的好戲。
變“農戶四寶”
在廣州白云區廚余垃圾處理試驗基地,工作人員將各種菜葉、果核、果皮等廚余垃圾,投放到正“轟隆轟隆”運行著的卸料斗輸送帶上。24小時后,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這些廚余垃圾將實現“華麗變身”,變廢為寶,成為大受農戶歡迎的4種終端產品。記者昨日獲悉,該試驗基地已經運行一個多月,每日可處理廚余垃圾20噸,且全程煙氣、廢水零排放。相關負責人稱,按照目前的運行效果,今后擴大基地日處理規模勢在必行。
據悉,白云區廚余垃圾處理試驗基地位于人和鎮蚌湖附近,占地800多平方米,6月中旬正式投產試運行。經過一個多月的試運行,日處理廚余及果蔬垃圾量達20噸,期間可分別產生液體葉面肥、生物除臭劑以及生物凈水劑各6噸,還有生物碳100~200公斤,達到了預期目標。運用微生物降解技術將廚余垃圾就地徹底處理,安全性好,無臭味異味,實現“煙氣、廢水零排放”。處理后的殘留物可以制成有機肥料。
據附近農戶介紹,使用該基地生產的液體葉面肥后,蔬菜的生長速度加快了,葉子也較為青翠油亮。廣州英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廣東省城市垃圾處理行業協會工程師鄭建雄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還沒有大量生產,但已有幾個農場包銷我們的產品了,隨著往后日處理規模的不斷擴大,產生的終端產品也會更多,不愁銷不出去。”鄭建雄說,目前有機液態肥已通過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的檢測,日后其他產品也將進行標準檢測。
變“環保酵素”
7月24日一大早,杭州凱旋街道景芳社區在景芳四區公園內舉行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重點內容就是現場向居民介紹環保酵素的制法。
志愿者們表示,只要是生的水果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都可以拿來當原材料,而且品種越多越好。制作方法也很簡單,3份廚余垃圾、1份紅糖、10份水,放進塑料瓶里,在瓶身上注明日期,就算是完成初期制作了。
現場的15名志愿者在10分鐘內就完成了初期的制作。接下來還有三個月的發酵期,千蓮提醒大家,發酵過程中個月會有氣體產生,需要每天將瓶蓋輕輕擰開,讓瓶里的氣體放出后再擰緊瓶蓋。酵素制作的成功率在99.9%,如果不成功,向瓶子里再加入相同分量的紅糖,繼續發酵三個月就可以了。
變“清潔用品”
剩菜、剩飯、果皮、蛋殼……提到廚余垃圾,大家會怎么處理?直接扔掉還是想著再次利用起來?北京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婦女之家在舊鼓樓社區指導居民如何將廚余垃圾合理循環利用。
廚余垃圾變肥料,首先有一個專門的廚余發酵堆肥桶,廚余垃圾通過發酵粉瀝干水分以后,均勻的層層鋪在桶里,經過20多天密閉發酵,就產生了液體肥料和固體肥料。生產廚余發酵堆肥桶的工作人員給居民演示了操作過程。
居民楊大媽說,以前家里的廚余垃圾都扔了,沒想到過制作成肥料再次利用。“現在我也知道怎么用廚余發酵堆肥桶了,有了這個桶,家里的廚余垃圾也能派上用場了。”
據工作人員介紹,廚余發酵堆肥桶把家庭的廚余垃圾變廢為寶,會產生液體肥和固體肥。液體肥料作為有機肥料可以用來養花種草,也可以殺蟲;作為清潔劑可以用來清洗廚房油垢和廁所污垢,清潔作用很強而且沒有污染。固體肥料可以混合在土壤里,是一種好的綠化肥料。
變“清潔燃料”
廣西在南寧市正式啟動垃圾試點分類,10個試點小區將設置三個分類垃圾桶,居民可通過免費發放的垃圾袋,在家中將垃圾進行“干濕分類”后再進行投放。經過分類回收和再加工處理的餐廚垃圾將變廢為寶,產生經濟效益。
據介紹,此次在南寧市進行生活垃圾試點分類,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干濕分離”。所謂“濕垃圾”是指餐廚垃圾,“干垃圾”是指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垃圾分類的關鍵在于市民在投放垃圾前事先將“干濕垃圾”分揀出來,再由環衛部門和垃圾處理廠進行集中回收和加工處理,告別“一鍋倒”的傳統垃圾處理陋習。
餐廚垃圾經過回收再加工后,可以變廢為寶,加工成生物柴油、沼氣、營養土等產物,發揮經濟效益。而且,餐廚垃圾經過提煉后,產生的廢料非常少,基本上95%的餐廚垃圾都可以再利用,只有約5%的垃圾會被填埋。
南寧市餐廚廢物處理廠位于石埠,從今年2月起開始試運行,該處理廠采用“生物質分離器分選高溫厭氧發酵工藝”,將餐廚垃圾進行再加工,終可生產出生物柴油、沼氣、營養土等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產物。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臭氣經過處理后也能實現達標排放,從而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垃圾分類處理的大好處,就是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環衛部門負責人說,按照目前南寧市餐廚垃圾的數量估算,垃圾分類廣泛推廣后,垃圾總量將減少約六成。
變“產業熱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的現象也愈來愈突出。數據顯示,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經濟損失高達300億人民幣。如何處理垃圾特別是餐廚垃圾,實現城鄉環境衛生一體化,成為公眾、政府及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
餐廚垃圾處理成為環境產業一個新的增長點。2012年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15年,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要達到3萬噸/天,處理設施數量力爭達到242座。據統計,截至到2014年3月,國內共有46座垃圾處理廠處于運營狀態,平均處理能力為138.65噸/天。隨著社會對“地溝油”等問題的日益重視,餐廚垃圾處理的市場需求將得到巨大釋放。
正是看中環境產業的巨大發展前景,國內眾多企業紛紛發力環境產業。作為國內環衛機械的,中聯重科更是于2013年做出重大戰略調整,下屬環衛機械分公司更名為環境產業公司,將環境產業的發展提升至和工程機械板塊并列的高度,并圍繞城市生活垃圾(固廢垃圾)收集、分選壓縮、轉運及終處理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以及餐廚垃圾回收和資源再利用兩大主線,制訂近期發展規劃和中長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