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之問成焦點 環(huán)保問題怎安民心
3月7日河北代表團接受中外媒體集體采訪之后,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又媒體一個問題:“周書記,您平時出門會戴口罩嗎?”周本順表示:“我不戴口罩!”
同樣的問題,作為霧霾重發(fā)地的北京也難逃脫。很多市民都關心其出門是否也佩戴口罩?對此,北京環(huán)保局局長陳添4月16日表示,“我不戴口罩,家里也沒有空氣凈化器。”醫(yī)學碩士出身的他表示,大家都關心PM2.5污染,但PM2.5來源確實產生于我們生產生活的各方面,其70%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是天生的,這是需要大家肯定的。所以,他建議每個人、每個企業(yè)都要對社會負責。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企業(yè)承擔起大氣污染的主責。另一方面,希望市民能從自我做起,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
其實,很多市民關心這些事情,就如同此前一些地區(qū)老百姓向當?shù)丨h(huán)保局長發(fā)出“下河游泳”的邀約一樣,既傳遞出公眾對于當下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不滿,也希望督促相關官員能夠真正拿出切實有效的舉措,來改善當下惡劣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無論是近兩年來惡劣的霧霾天氣頻繁造訪,還是不少地區(qū)地下水嚴重超標的現(xiàn)實困境,都與不少企業(yè)的惡意排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
大氣污染的危害是實實在在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所以對于大氣污染,公眾既不需要精神催眠,也不需要官員帶頭充當“小白鼠”,而是希望政府部門拿出切實可行的制度性應對之策。事實上,市民關心環(huán)保局長出門是否佩戴口罩,真正的用心不是關心局長的隱私,而是委婉地督促局長要從公眾的視角去反思大氣污染問題。客觀而言,政府治理大氣污染并非無所作為。以北京為例,去年出臺了相關的治理條例,加大了問責力度,大力整頓污染企業(yè),可謂重拳出擊。只是,這些舉措有沒有落到實處,收效如何,空氣質量何時才能好轉?如果環(huán)保局長能像普通市民一樣搶購口罩,像普通市民一樣畏懼大氣污染,這些問題反而更容易得到答案。
這次環(huán)保局“不戴口罩”成焦點,顯然意在敦促其追責“不戴口罩”排污的企業(yè),那么,“我不戴口罩”,排污需不需要“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