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進化·共生
存量水務市場產品價值升維實踐——在2025(第二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的講話
中建環能黨委書記、董事長 佟慶遠
(2025年3月27日)
講話稿原文(整理稿)

尊敬的各位來賓:
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也感謝傅老師。其實我上一次來到這里,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這些年一直沒來,除了我個人換了工作地方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覺得我們沒有準備好。曾經我和我們的總裁哲曉總討論過,什么時候來參加戰略論壇,我們都覺得沒有準備好。但今天,雖然我們也沒有完全準備好,不過在這樣一個轉型時期,我們覺得也該露露臉了。
中建環能,其實就是以前的環能科技,是中建集團在2019年1月控股的一家上市企業。在這六年來,我們保持了營業額、利潤和現金流的全面增長。今天我們可以說,中建環能已經完成了與中建體系的全面融合,并且定下了下一期的戰略。所以,我們覺得需要跟同行們做一個匯報。在這里,有很多是A方陣和B方陣的,也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也愿意跟所有C方陣和D方陣的共同形成聯盟。

今天我們首先討論什么是增量、什么是存量時代。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建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營業額能達到2萬億。在現在建筑業下行的時候,我們集團也在積極推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轉型發展。中建集團去收購這樣一個環保公司,也是集團在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生產力和高質量生產力的關鍵舉措。
我們要指出的是,我們跟很多A和B方陣的企業不同,我們沒有使用中建集團最強的建設投資能力和施工能力,轉而專注于技術創新。我們覺得任何行業都存在震動,越是在存量時代,越是在行業動蕩的時期,越要把根系扎牢,就像竹子一樣,有機會的時候才能冒出筍子來。我們也正在努力扎根,專注價值創造。

中建環能已經有35年的歷史了,上市10周年,它的基因就是技術產品。最早在鋼鐵熱軋水處理的細分領域,最高時占有率可達85%,公司也是依靠這個上市,但一招鮮永遠吃不了那么多天。
中建集團成為實際控制人后,我們首先做了文化的融合,這里不細講。我們經過長時間的尋找,把公司堅定地定位在產品和場景相關的一個戰略上。我們從以前的單一產品,到現在有6個系列、9個種類和200多項具體的型號產品,并且我們有兩個產品是專精特新小巨人,有一個產品是國家級的單項冠軍。我們力圖走下去,把以前一維化依靠超磁的業績增長,轉變成培育在100億級的細分行業里的行業冠軍的能力。因為我們跟廣大小公司比,我們資金雄厚一點,跟廣大A方陣的比,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制造積累又多一點,這就是我們最后找到的生長空間。

在這個產能普遍過剩的時代,我們光制造產品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提出了我們服務的是場景。我們首先提出“4+1”場景,圍繞著廠網河湖、城鎮污水、污泥低碳干化和煤炭鋼鐵廢水,提供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這些場景中,我們在每個場景都有我們的優勢產品,協同我們若干個其他兄弟單位的產品,形成復雜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還要學先進,學先進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前超磁迭代一代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我們學西門子、學華為,形成了自己的NPD技術產品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現在新研究的污泥干化,我們從三年一次的迭代,要降到10個月左右一次一款新產品的產生,并且就能投向市場。這就是我們最近這幾年一直在磨練的一個功夫。

同時,我們要構建一個研發、制造、設計和銷售的體系。研發不是環保工藝工程師的事,它需要很多部門協調。有人要關注政策,有人要能制造樣品,還有人最終能把產品賣到客戶手中。我們認為,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如何打造產品力的價值躍遷上。產品力是什么呢?我們來看,環保干了這么多年,為什么現在投資降速?原來是從沒有環保技術設施到政府需要環保基礎設施,當然給社會投資者以高利潤回報,從而形成環保基礎設施的快速構建。但到了現在存量時代,我們要做什么呢?我們要做能用的設備,朝好用的設備、甚至人體工學的設備、價值創造型的設備去考慮。行業的需求從達標排放向經濟高效、從單點創新到系統融合、從交付應用到體驗升級全面轉變,才有競爭力。用戶在選擇你的產品,不再是因為投資設計院設計了什么,而是因為我們能給他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更節約耐用、更高效、更節能。這是未來的產品方向,畢竟我們還有這么多水廠在運營,就有這么多設備需要替換、更新。

以我們單位的一個新產品為例。比如說現在存量時代的政策轉向泥水并重,污泥的產生量特別大,每年大概有9000萬噸污泥產生,那我們如何去抓住這樣一個缺口呢?我們要從全生命周期的早期去看,我們要做到碳排放盡可能的少、減污率盡可能高、二次污染盡可能的少、儲值效率高、出路穩定。那么我們從精細化的角度上講,我們以降碳為例,準備技術的本源、提升蒸發等各階段的能量效率,比如說用熱泵代替傳統的加熱,使它實現空氣的潛熱,實現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如說我們如何實現更加精細化的運行管理系統,把對于熱泵的利用效率來提的更高;比如說我們如何適合這種大場景,現在廠內減量的場景逐漸減少,集中焚燒的場景增大,如何適應這種大型化的裝置;再比如說,我們如何在這種大型化、復雜化的項目上,在收益、環境、運行和服務上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覺得環保的設備最后也要走向精細化,不能說我給你個鐵疙瘩,你在那一埋20年都不用維修,這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我們要提供一種更智能化的產品,我們隨時都能給你升級軟件,我們要提供4S級的保障,客戶要使用得更舒適,我們要在服務中謀取更長期的利益組合。我們的設備要像4S店一樣,不斷地給你加以維護。因為大家都覺得汽車很好用,5000公里、10000公里你就要去4S店,那我們環保行業呢?你買一臺機器用三年,你都不帶碰一下的,只管摁按鈕,你覺得它不好用了,那是什么?是我們整個行業沒有學會精細化的服務,雙方沒有獲得精細化售后服務的更多益處。

接下來,我們要以良好的環境質量為例,以大循環次數、多點布局、有組織回風,形成均勻的風場。這個產品是我們中建環能從2020年開始開發的,這是我們從一走向二,今年我們大概在這個單項產品上能賣到幾個億的水平。

以良好的運行條件為例,通過痛點識別、針對性的響應來支撐運行的安全穩定、長期滿意和優質。我們要實現低的能耗,不僅僅要做到設備好用,還要做到它人性化。比如說我們很多環保設備是很笨重的家伙,上去你都可能手都要磨破了,那么我們要考慮爬梯和各種人體工學,到底去怎么重構和設計。

前面講的是污泥干化的產品,那么其他的產品呢?比如說根據廠網河湖整體網聯的效應,要開展超磁設備在智能調控、系統優化及復雜場景在線反饋以應對,比如說應對雨水的沖擊,解決雨季的污染問題。因為我們是一個物化的處理,我們可以隨時開機,理論上我們對雨水是沒有問題的,那如何使在雨水上達到最高的效率就是我們技術創新的方向。

包括在城鎮污水處理上,我們去考慮,比如說我們的孔板格柵,現在8個小時就可以安裝通水,而且不中斷原有的進水,在通水環境條件下,通過旁路安裝,先去造旁路,安裝好我們的設備,保證你這個污水廠在運行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給你快速的安裝。我們的磁混凝沉淀產品,可以7天就從安裝到通水。比如說我們在荊州雷家垱做的項目,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我們可以在2個月實現建設到安裝的全過程。

還有一些基于理論研究的正向工程,比如我們剛才講的這種磁介質沉淀或者是重介質沉淀技術,通過計算,理論上的混凝時間只需要十七、八秒,但是現在設計都按停留時間四、五十分鐘考慮的。為什么呢?如何推動混凝沉淀技術參數盡力逼近理論值呢?如何朝成本極限逼近呢?通過正向工程的理念,來推動技術參數逼近理論值是我們的堅持,現在已經能做到一分半的水平,設備體積變得更小了。同時,我們也引用一些新型碳化硅材料對技術賦能,比如在鋼鐵煤炭水廢水回用場景前端的強化預處理工藝,我們開發了短流程裝配式產品方案。因為這個零排放普遍成本太高了,我們選了最繁復的兩段工藝,一個是前端預處理,另一個是高密除硬系統,開發短流程集約的裝備來提高經濟性。

最后講協同力,我們也要跟高校、政府合作,參與一些標準的制定,推導一些新技術新理念的共同生成,把大家從原來那種很笨的那種產品向更高級的產品帶入,給雙方都制造效益。同時,我們講,今天在座的A、B方陣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愿意跟你們攜起手來,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作為C、D方陣之間的,我們需要很多通用的設備去完成我的解決方案,我們共同攜手為A客戶和B服務客戶和服務,不僅在國內,還有在國外。

回歸價值本質,我們將以客戶為中心,聚焦場景,在污泥干化焚燒、城鎮污水高效處理、廠網河湖整體網聯、鋼鐵煤炭經濟回用以及工業過程方面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今天我講的還有這么多,也許你們下次再看到我講,又會多出兩個產品。但是如果我們在一個細分領域做不到行業前五,那么這個產品我們就會砍掉。
我們認為在當前,慢就是快,我們不相信很大的跨界,一定要賺我們認知以內的錢。也許這個利潤有增有減,但是我們要求我們的現金流一定是異常穩健的,發展一定是有目標的。行業的變局從未停止,但專注價值本源的企業,永遠有新的開局。中建環能愿與各位同道中人一起,做深一度,在技術無人區持續探索;做細一分,讓產品與人的需求共鳴;做高一層,以生態共同推進行業的升維。這樣難的事也就變得不難了。
謝謝大家!
本文系中建環能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