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一位審批處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將排污登記表上傳至審核系統。僅十幾秒后,一份標注了審核問題、意見反饋的報告躍然出現在屏幕上。“過去審核材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有了這個智能工具,系統能夠自動提示缺失項,還能提出完善建議,整改方向一目了然。”工作人員感慨道。
這一幕高效應用場景背后,是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快速適應數字化轉型需求,引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排污登記審核領域開展應用探索。通過AI賦能,給企業合規經營提供高效支持,為南京排污登記審核工作按下“加速鍵”。
AI賦能,排污登記有了“智慧大腦”
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南京坐擁上萬家工業企業,排污登記管理任務繁重。自2020年起,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嚴格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 版),建立了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全覆蓋”管理體系。截至目前,全市超過1.2萬家排污單位納入登記管理。
然而,2025年全市超7500家企事業單位的排污登記即將到期,延續填報工作迫在眉睫。
“延續管理不僅是登記內容的簡單更新,更要確保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在生產工藝、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持續提升。”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審批處負責人說。傳統人工審核模式下,填報及技術指導需耗費大量時間,排污登記質量難以保障。面對龐大的企業基數,智能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為此,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展開技術攻關,成功開發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審核系統,整合了政策法規庫、行業標準庫和企業數據庫,實現申請材料的智能解析和合規性校驗,為南京排污登記審核裝上了“智慧大腦”。
試點先行,審核效果獲顯著提升
一項新技術的推廣,試點是關鍵一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溧水、浦口生態環境局開展了AI審核試點。
與傳統模式相比,AI審核展現出顯著優勢。智能審核系統只需數十秒,即可對單家企業排污登記內容進行審核并出具意見,日審核量可達上千家。
不僅如此,它還能自動比對30項排污登記企業審核要點,精準識別出工藝流程缺失、排放標準引用錯誤及代碼未更新等問題。同時結合固定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通過大模型協助企業快速核實排污許可管理等級,最后為每家企業生成可視化的PDF審核報告,讓審核結果一目了然。
本次試點,通過系統測試、人員培訓和流程優化等一系列舉措,僅3個工作日就完成全部試點審核任務。“根據試點數據顯示,AI審核減輕了大量重復性、基礎性的審核和技術指導工作。下一步我們將結合企業反饋持續優化系統功能,讓科技賦能真正轉化為環境治理效能。”南京市溧水生態環境局審批科負責人說。
本地化部署,數據安全有了“防火墻”
智能化的另一面,是數據安全的考量。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給出了答案:“本地化部署,無網環境運行。”
為確保數據安全和技術高效,技術人員將模型本地化部署,就像為數據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所有的數據處理都在無網環境下完成,避免了數據上傳云端可能帶來的風險。
同時,針對排污登記數據的特點,技術人員還對模型進行了優化,打造出小參數大模型,在支持高精度分析的基礎上,還降低了硬件需求。這種本地化無網環境部署的模式,為推廣環保大模型提供了參考經驗。
持續發力,搭建智能審核體系
在現有排污登記審核應用基礎上,南京市正在逐步構建覆蓋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簡化管理企業的智能審核體系。
據了解,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積極探索,正在運用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搭建AI智能體,并聯動構建知識庫,對企業數據進行完整性、合規性、合理性的交叉驗證,開展排污許可證智能預審和質量復核方面的研究探索。未來可將AI預審同步上線企業端,實現企業環保申報智能化自審,強化政企協同,助力企業減負增效。
AI賦能環保,只是起點而非終點。“我們希望通過AI技術與環境管理的深度融合,堅持‘數據賦能、科技強基’,推動從‘被動監管’向‘主動服務’的轉型。”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接入滿血版DeepSeek政務類大模型,并拓展在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場景,為南京高質量發展和“美麗南京”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編輯:劉典一
審核:謝 蕾
發布:劉承鴻
原標題:AI賦能,南京排污登記審核按下“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