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反映生態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24年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本文為《2024年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作者為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專業委員會李金惠,劉麗麗,許曉芳,牛茹軒。
2024年行業評述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應重點關注“無廢城市”建設、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大宗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以及“1+6+20”重大工程建設、廢鉛
蓄電池跨省轉移管理試點、重金屬減排和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等工作。
01
#主要政策#
“雙碳”戰略方面,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國發〔2024〕12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發改環資〔2024〕165號),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工信廳科〔2024〕7號),為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增強動力,促進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無廢城市”建設方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加快“無廢城市”建設,首次提出“建成‘無廢城市’和‘城鄉無廢’”的具體要求,并明確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建設目標。
固體廢物管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發布《固體廢物分類與代碼目錄》(公告2024年 第4號)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指南》(環辦固體函〔2024〕37號)。為全面提升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磷石膏綜合利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節〔2024〕58號),要求推動磷石膏源頭減量,提升磷石膏綜合利用能力,提高利用規模和質量。其后,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赤泥綜合利用行動方案》(工信部聯節﹝2024﹞225號),助力推動赤泥綜合利用產業和氧化鋁產業綠色協同發展。為加強危險廢物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指南(修訂版)》;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5年版)》,助力危險廢物的規范化與精細化管理。為推動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國發〔2024〕7號)的通知,提出增加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回收量,提升再生材料供給占比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對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作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
標準建設方面,國家標準層面發布了《磷石膏的處理處置規范》(GB/T 32124-2024),《鈦石膏綜合利用技術規范》(GB/T 45015-2024),《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范》(GB/T 30760-2024),《廢礦物油回收與再生利用導則》(GB/T 17145-2024),《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2024),《農村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規范》(GB/T 43829-2024),《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管理規范》(GB/T 45074-2024),《報廢機動車回用件拆卸技術規范》(GB/T 44727-2024),《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GB/T 30102-2024),《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規范》(GB/T 45070-2024),《廢
電路板處理處置要求》(GB/T 44157-2024),《退役光伏組件梯次利用通用規范》(GB/T 45075-2024)等標準。行業標準層面發布了《回轉窯處理冶金塵泥技術規范》(YBT 6170-2024),《鈦鐵礦酸解廢渣處置方法》(HG/T 6269-2024),《含鉻酸洗廢液處理處置方法》(HG/T 6265-2024),《廢鹽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農藥行業)》(HJ 1360—2024),《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技術標準》(JGJ/T 498-2024)和《
廢電池處理中鐵、鋁、鈣渣的處理處置方法》(HG/T 6264-2024)等標準。此外,各地方政府和固廢處理企業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標準規范,為行業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02
#行業發展#
(1)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長
我國固體廢物整體呈現堆存量大,年產生量大且呈逐年增長的態勢。2023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加,產生量達到42.8億噸;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2.54億噸,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5.78%;建筑垃圾產生量超30億噸,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以上;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也持續增加,2023年全國約有7.7萬家單位危險廢物年產生量在10噸及以上,申報產生約1.1億噸危險廢物;再生資源回收量趨于平穩,回收總量約為3.76億噸,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6.17%,其中回收量最多的是廢鋼鐵,占比60%以上,其次是廢紙,占比為17.9%。
(2)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2023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為近五年最高,綜合利用率達60.1%,與2019年相比提高了7.4%。生活垃圾焚燒及無害化水平持續提升,生活垃圾焚燒率可達82.5%,與2019年相比提升了1.6倍。危險廢物利用和處置能力有明顯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約有3600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集中處置能力約為2.1億噸/年,全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量是2019年的1.76倍。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保持穩定,2020-2022年全國畜禽類糞污綜合利用率和秸稈綜合利用率逐年增加,分別由2020年的75%和86.7%增加到2022年的78%和88%,農膜回收率基本保持穩定在80%。
(3)“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十四五”期間,全國“113+8”個城市和地區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吉林、浙江等19個省份積極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計劃建設3700余項工程項目,6000余項重點建設任務,投資超過1萬億元,累計建設2.5萬余個“無廢細胞”。各地區不斷健全“無廢城市”建設的制度體系,已經完成400余項制度修訂。云南、海南、西藏等15省份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對地方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及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內容,山東等6省份將“無廢城市”建設寫入地方性法規,上海市率先頒布“無廢城市”建設條例。2024年12月,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了《“無廢城市”建設進展評價辦法(試行)》。
(4)推動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構建
2024年初,為促進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國務院先后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文件,此后廣東省、四川省、江蘇省、山東省等多個省市相繼發布《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施方案》,提出圍繞循環利用全產業鏈,加快培育行業骨干企業的目標。10月,為切實發揮“國家隊”龍頭作用,新央企中國資源循環利用集團成立,市場化重組整合國資央企相關資產和業務,并購重組行業優秀企業。
(5)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
2024年我國持續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開展典型大宗工業固廢堆存場所排查工作,推動實施大宗固廢消納利用項目1129個,消納量約3.3億噸。推動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897萬噸/年,新增建筑垃圾消納能力8120萬m3,資源化能力9180萬噸/年。推動長江經濟帶1440座、黃河流域360座尾礦庫完成“一庫一策”治理,累計完成980余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全力推進危廢“1+6+20”重大工程建設,著力補齊危廢處置技術和特殊危廢處理能力短板。
03
#關鍵核心技術進展#
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推動著行業的進步和創新。當前,行業關鍵技術主要包括智能分選、高效焚燒、生物降解、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其中,資源化利用技術是目前行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焚燒技術也向著高效、低排放和智能化方向不斷創新。
2024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等行業協會組織發布了數十項固體廢物領域關鍵技術。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公布了16項“無廢城市”建設先進適用技術(第四批),其中工業固廢3項、生活源固廢2項、建筑垃圾1項、危險廢物5項、農業固廢4項以及信息化1項。
工業固廢領域聚焦石膏、粉煤灰、尾礦等大宗固廢減量化和資源化關鍵技術,可有效解決大宗工業固廢堆存量大、消納難的問題,促進大宗固廢綠色化、規模化的綜合利用。主要包括工業石膏的梯級利用技術,粉煤灰、尾礦等含重金屬固廢高效建材資源化循環利用及礦坑回填技術,電石渣深度凈化制備鈣基材料低碳技術等。
生活源固廢領域聚焦生活垃圾分類及焚燒發電、污泥資源化等技術,可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及能源有效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智能分選技術、生活垃圾收運全過程減污降碳關鍵技術、碳化制取低熱值生物燃料技術和污泥深度脫水減量技術等。建筑垃圾聚焦資源化、精細化分選等方面,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固化改性高效道路化應用技術、建筑垃圾遙感智能監測與環境風險評估關鍵技術與應用技術等。
農業固廢領域聚焦農用地膜降解回收、秸稈高效利用和高值化燃燒和畜禽糞污熱解等技術。危險廢物領域聚焦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裝備研制與推廣應用、固危廢協同處置技術、危廢原位處置技術、危廢智能化處置設備的研發,切實強化了危險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再生資源領域,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報廢汽車循環利用技術、玻璃、塑料等再生資源的分選及高值利用關鍵技術成為研究熱點,可從技術層面保障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質量和效率。
2025年發展展望
1、強化頂層設計,加強政策標準制定
2025年,將繼續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科學規劃、精準施策,以強有力的政策引領,推動開展“固廢十條”的研究與制定工作,穩步推動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工作高質量發展。堅持標準先行,加強基礎性和引領性標準的制定,完善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建設,引導和推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規范化發展。此外,國家將大幅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規模,不僅從政策上,還將從資金方面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預示著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技術創新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的技術將不斷創新和升級。資源化利用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等將逐步替代傳統的處理方法,提高固廢處理效率和質量。同時,大力推進數字“智理”與生態環保產業的融合步伐,大力推行“人工智能+”專項行動,全方位強化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與應用,推動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朝著智能化、高效化和綠色化方向穩步邁進。
3、優化市場機制,加速產業鏈整合
強化財稅、金融政策引導,對固體廢物回收、綜合利用環節給予稅收優惠,懲罰無序堆存和處置情形。建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專項資金,切實保障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的持續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滲透融合”的固廢監管與處理利用創新機制。通過企業兼并、重組等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和更加高效的生產體系,打破產業碎片化格局,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來源:固體廢物處理利用專業委員會、技術部
原標題:2024年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評述和2025年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