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部署,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賦能輕工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具有較好基礎。據統計,2024年底輕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4.9%,實現網絡化協同企業占比達47.2%,開展個性化定制企業占比達18.3%,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8、2.0、2.8個百分點?!秾嵤┓桨浮返某雠_,將進一步促進輕工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快車道。
《實施方案》提出兩步走發展目標: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到2030年,規模以上輕工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施方案》還圍繞發展目標,部署實施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支撐4大行動,并細化為15項具體措施,對家電、家具、五金制品、電動自行車等細分領域加強分類指導,以數字化場景牽引實現“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梯次遞進轉型升級和數字化水平的整體躍升。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做好《實施方案》的宣貫工作,加強與“兩重”“兩新”政策的協同,加快推動《實施方案》在輕工細分領域、重點產業集群、輕工大省落地見效,持續鞏固和拓展數字化轉型成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保障,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 關于印發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聯消費〔2025〕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教育、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5年3月8日
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傳統優勢產業和民生產業,在穩增長、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推動數字技術加快賦能輕工業發展,系統指導輕工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深化實施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數字化轉型場景培育為牽引,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驅動,以數字化標準和人才建設為支撐,促進輕工業梯次數字化轉型,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物質技術基礎。
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制修訂50項左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到2030年,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行動
1.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鼓勵行業基礎條件好的企業建設完善數據管理平臺,利用數據挖掘、知識圖譜、智能建模等技術,開展產品研發、工藝優化、消費預測、營銷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強化企業內部、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共享,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引導中小企業建立
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存儲與應用等基礎能力,健全數據管理制度。推廣應用數據管理有關標準,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實施重要數據識別與目錄備案,提升風險監測與處置能力。
2.加快先進技術研發應用。鼓勵家電、家具、造紙、皮革、輕工機械等重點行業編制數字化轉型關鍵技術創新應用路線圖。實施“揭榜掛帥”等機制,集中優勢資源研發智能控制、人機交互、系統集成等共性技術和協同設計、智能排產、個性化定制等應用技術。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推廣應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工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
3.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部署。鼓勵大型企業、地方等結合行業和區域優勢,培育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增強設備接入、知識沉淀、應用開發、標識解析、產融合作等平臺能力。支持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皮革、照明、眼鏡等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集群加快5G、工業光網、IPv6等網絡通信技術應用,培育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集群內和產業鏈資源高效配置。依據網絡安全有關標準開展分級分類防護。
4.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支持家電、家具、照明等行業骨干企業,基于特定場景開展數據模型開發、應用測試驗證,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場景。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組織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場景化應用,重點培育協同設計、智能生產、在線檢測、預防性維護、智慧營銷等生產端場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騎行、智慧養老等消費端場景?;谌斯ぶ悄芗夹g開展輕工業領域產業鏈供應鏈分析診斷,加強跨區域產業鏈合作,提升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專欄1 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工程
1.家電行業:實施基于AI模型的生產制造和產品服務;建設消費數據驅動的產品研發和精準營銷模式;建立智能家電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等。
2.家具行業:應用家具設計一體化服務平臺,開展數字化仿真設計;建設板材、戶型、設計方案等數據庫;實施自動分揀、輸送等智能化立體庫改造等。
3.五金制品行業:應用自動化多工位金屬加工設備、智能化
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裝備改造車間產線。
4.造紙行業:開展制漿造紙“啞”設備數字化、網絡化改造,能源及排放監測系統數字化改造,倉儲立體庫等數字化改造。
5.日用化學品行業:應用包裝、碼垛等機器人和
機器視覺識別檢測等裝置開展液體洗滌劑生產線、香料產品合成工藝升級改造,建設質量追溯系統等。
6.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建設金屬料件自動化切割、彎曲、焊接、電泳生產線和塑料、金屬零部件自動化噴涂、烘干生產線。
7.皮革行業:應用3D設計、虛擬仿真設計等數字化設計工具;開展制革轉鼓、進配料等關鍵設備數字化改造;建立節能減排智能監測控制系統等。
8.塑料制品行業:應用自動化設備和智能工業操作系統改造生產線;開展廢液循環技術和節水設備改造;建設數字化質量追溯系統等。
9.電池行業:電極制造和電極卷繞或疊片等關鍵工序采用自動化、節能環保設備;建設有害物質檢測、短路測試、內阻測試等數字化檢測系統。
10.照明行業:建設照明產品大數據平臺;開展照明產品生產自動化裝備的技術改造;開發具備遠程升級等在線服務功能的智能產品等。
(二)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行動
1.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鼓勵家電、家具等行業建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構建基于消費數據驅動的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推廣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引導珠寶首飾、制鞋箱包、工藝美術等行業應用三維建模、用戶參與設計、模塊化設計等技術,提升個性化消費服務水平。推廣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認證,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2.提升柔性化生產能力。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行業推廣應用智能傳感器、智能控制、數字孿生等技術,建設數字化產線,提升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等關鍵要素在線監測與優化調控能力。面向家電、家具、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五金制品、輕工機械等離散型行業推廣應用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加強計劃排產、加工裝配、檢驗檢測等環節智能協同,提升按需精準交付能力。
3.拓展服務化延伸模式。鼓勵大型企業搭建設計服務平臺,推廣眾包設計、協同設計等新模式。引導鏈主企業開展智慧供應鏈認證,構建協同采購、協同生產、協同配送等新模式。支持智能家居企業搭建“產品+服務”平臺,以智能產品為載體提供娛樂、健康、陪護等生活服務,發展智能家居體驗中心,構建沉浸式、場景化服務空間。推動輕工機械等裝備制造企業開發推廣智能機械產品,提供設備預防性維護、遠程運維等增值服務。
(三)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1.推動高端化躍升。深化物聯感知、智能控制、人機交互等技術在家電、家具、照明、手表等終端消費品的應用,推動智能產品跨品牌互聯互通。圍繞老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研究開發適老化智能家居、生活服務類機器人等智能產品。鼓勵家電、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等數字化基礎好的產業園區,加快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和規模化應用,推動園區內配套企業間數據可信共享,打造高水平數字化園區。
2.加快智能化升級。引導輕工業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等評估診斷,梯次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五金制品、塑料制品、文體用品、眼鏡等行業中小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應用傳感器、工控系統等開展關鍵工序、制造單元等數字化“微改造”,建設數字化產線。支持家電、家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行業數字化基礎好的企業,開展智能裝備和工業系統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5G工廠。
3.加快綠色化轉型。聚焦皮革、造紙、塑料、電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工藝和設備,融合應用數字技術加強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智能監測和控制,建設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加快完善家電、照明等終端產品能效標準,引導企業強化產品綠色設計,增強綠色智能產品研發供給能力。
(四)夯實基礎支撐行動
1.強化標準引領。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生產端重點研制關鍵技術、設備互聯互通、數據安全與共享、評估評價等共性應用標準,消費端重點研制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等產品技術標準。鼓勵行業協會、標準化機構等深入開展貫標活動,推動數字化轉型標準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積極跟蹤ISO、IEC等國際標準化動態,支持智能家電等優勢領域制定國際標準路線圖,加快國際標準布局。持續開展先進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提升一致性水平。
專欄2 標準研制工程
1.家電行業:制定智能家電智能運維與健康管理標準、智能家電能力評估標準、智能家電互聯互通標準、適老化智能家電標準等。
2.家具行業:制定智能家具能力評估標準、智能檢測裝備應用指南標準、數字化質量管控標準、智能物流倉儲標準、適老化智能家具標準等。
3.五金制品行業:制定智能鎖安全技術規范標準、智能五金工具使用與維護指南標準、智能廚衛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標準等。
4.造紙行業:制定數字化產線一體化設計交付技術標準、節能降耗減排智能監測和評估標準等。
5.日用化學品行業:制定智能檢測裝備、運輸包裝協作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設計制造、應用運維等技術規范標準等。
6.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制定數字化產品設計標準、智能網聯車技術標準、智慧供應鏈標準等。
7.皮革行業:制定基于機器視覺的皮革傷殘檢測與智能分級標準、生產裝備互聯互通標準、數字化車間標準等。
8.塑料制品行業:制定數字化生產線的互聯互通與集成應用標準、智能倉儲物流技術要求及評估標準等。
9.電池行業:制定鉛蓄電池、原電池等智能產線互聯互通與協同控制標準、電池安全性能檢測與評估規范等標準。
10.照明行業:制定智能照明互聯互通標準、健康照明產品和關鍵技術標準、綠色智慧供應鏈標準、適老化照明設備及系統標準等。
2.加強質量支撐。鼓勵塑料制品、眼鏡、箱包等中小企業推廣應用質量管理系統等數字化工具,加強產品質量信息的采集和利用,開展設計驗證、質量檢驗、質量分析與改進,實現精細化質量管控。支持家電、家具、燃氣灶具等耐用消費品企業開展基于數據模型的產品質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廣應用機器視覺等技術和智能檢測裝備,提高產品質量在線監測和溯源響應能力。
3.選樹典型標桿。編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遴選引領行業智能化、綠色化、品質化發展的輕工產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家電、家具、皮革、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數字化基礎較好的行業為重點,培育一批數字技術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引領帶動作用強的標桿企業。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組織開展標桿企業創建經驗交流活動,加快形成學標桿、建標桿的行業氛圍。
4.培育創新載體。鼓勵地方、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開發數據模型、工業APP、標準化工具等解決方案,以購買服務、技術幫扶、供需對接等形式賦能企業。支持家電、家具、皮革、造紙等重點行業搭建中試平臺,形成一批具備較高技術水平和推廣價值的中試方案。支持骨干企業聯合科研院所等建立技術研發創新中心,推進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應用。
5.壯大服務隊伍。依托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供應商能力評估等工作機制,遴選發布一批優質數字化轉型供應商。面向家電、家具、五金等離散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能排產、自動化裝配組裝、智能倉儲等解決方案。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輕工業研發推廣智能配方設計、質量在線監測、設備預防性維護等解決方案。面向中小企業研發推廣一批“小快輕準”的解決方案。
專欄3 解決方案研發推廣工程
1.家電行業:個性化定制平臺、家電垂域AI模型技術、自動化焊接機器人、智能感知交互技術、智能適老化技術等解決方案。
2.家具行業:家具數字化設計平臺、3D建模技術、金屬部件數控焊接、一體成型涂裝、家具力學綜合試驗驗證、智能家具產品等解決方案。
3.五金制品行業:研發推廣自動上下料工業機器人、活扳手專用自動裝配設備、斷線鉗自動加工設備、智能廚衛和門鎖等解決方案。
4.造紙行業:生產運維管理云平臺、智能化連續蒸煮和連續制漿工藝、廢水處理和回收在線監測系統、節水節能智能監測系統等解決方案。
5.日用化學品行業:研發配方智能比對、液體洗滌劑智能灌裝產線、智能分揀物流系統、智能洗滌烘干系統、自動碼垛機器人等解決方案。
6.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重點研發推廣智能焊接機器人、顏料自動噴涂機器人、自動化裝配組裝產線、智能網聯車等解決方案。
7.皮革行業:基于機器視覺的皮革瑕疵智能檢測設備與智能分級系統、智能裁切、綠色產品全生命周期量化評價和溯源系統等解決方案。
8.塑料制品行業:數字化高精度檢測設備、自動化塑料薄膜擠出設備、自動化泡沫塑料成型設備、智能化雙向拉伸薄膜設備等解決方案。
9.電池行業:鉛蓄電池、原電池等自動裝配、智能充放電測試、智能質量檢測、智能倉儲等解決方案。
10.照明行業: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燈具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光學檢測與校準系統等解決方案。
三、組織保障
(一)完善工作機制
建立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聯盟組織、骨干企業等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重要政策、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利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等渠道支持輕工數字化轉型相關關鍵技術攻關。將符合條件的輕工業數字化改造項目納入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相關資金支持范圍。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運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重點輕工領域數字化改造升級。
(二)促進交流合作
鼓勵地方、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分行業、分區域開展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活動,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定制化解決方案,宣貫先進適用的數字技術和標準。舉辦輕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輕工業信息化大會等活動,加強同行業和跨領域先進技術、解決方案等對標交流。支持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在數字技術開發和融合應用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三)深化研究評價
推動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等編制輕工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評價體系和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參考實施指南,加大行業和地區推廣應用和實施效果評估,發布行業、區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組織開展不同行業典型場景、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建設的實施路徑研究,編制輕工業數字化轉型案例集,宣傳推廣一批優秀成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組織開展面向輕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支持“智改數轉網聯”項目實施。
(四)加強人才培養
鼓勵行業協會、普通高校、職業學校、骨干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模式,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輕工數字化專業教育體系。支持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數字技術領域)和現代產業學院,培養輕工業數字化領域卓越工程師。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依托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各級各類職業競賽,培養一批在智能控制、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具有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輕工數字化人才。
附件:1.典型場景清單.docx
2.數字化轉型相關標準應用清單.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