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工作要求,為流域生態環境監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入河排污口作為污染物入河的最后一道關口,是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節點。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綠色發展,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具有重要作用,是推進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珠江流域河湖水系發達、水量充沛,是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重要組成部分及重要經濟增長極,但部分地區依然存在入河排污口排查不細致、溯源不明晰、整治不規范、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亟需結合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職能職責,認真領悟《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發布實施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工作要求,積極構建珠江流域入河排污全過程長效監管體系,推動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認真領悟重要意義,錨準職能定位
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圍繞構建人水和諧共生關系,把握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規律,提出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基本原則,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監管機制。《管理辦法》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明確了入河排污口定義、分類、設置審批、監測監管、信息公開等具體規定及流域海域局在入河排污全過程長效監管中的職能定位,為流域海域局落實“抓常抓長、抓早抓小、發揮持續巡查糾治作用”工作要求提供了制度保障,是現階段流域監管中授權最清晰、手段最有力、工作最見效的工作事項。流域海域局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落實《實施意見》及《管理辦法》提出的工作要求,創新工作方法,積極實踐“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長效監管。
二、準確把握工作要求,明確重點任務
珠江流域經濟活動活躍,城鎮化水平較高,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隨著經濟高速增長,部分地區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導致入河排污口布設密集、類型多樣、底數不清、主體不明,監管難度較大。構建入河排污全過程長效監管體系要堅持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以權責明確、規劃齊備、監管到位、部門聯動、保障有力為目標,明確重點任務,落實好《管理辦法》明確的“查、測、溯、治、管”各項工作要求。針對入河排污口底數不清問題,要嚴格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摸清底數,設置標識牌,動態更新入河排污口管理臺賬。針對入河排污口設置布局不合理問題,應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入河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開展規范整治。針對入河排污口責任主體不明晰問題,應加強溯源分析、溝通協商及信息公開,建立責任清單,實行閉環管理。針對入河排污口管理單位部門聯動不通暢問題,應強化部門協作,建立入河排污口聯合監測、聯合執法和信息共享機制。針對入河排污口管理保障不足問題,應加強基礎性研究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大實用技術裝備的研發集成和推廣應用,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三、系統梳理關鍵節點,探索實施路徑
一是規范審批,優化入河排污口合理布局。《管理辦法》規定流域海域局負責指導流域內入河排污口設置,承辦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授權范圍內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和監督管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是防止排污口無序設置的重要保障,對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必須做到依法依規、嚴慎審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禁止、限制設置入河排污口的情形堅決不予審批。鼓勵各地結合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從受納水體水生態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出發,明確水體可設置的入河排污口數量、規模、布局和排放管控要求,以流域為單元提出入河排污口布設規劃或指導意見,為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提供依據,推動沿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綠色發展。
二是抓實抓細,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檢查。入河排污口是污水入河的最后一道關口,也是隱藏得最深的一道關口。《管理辦法》要求流域海域局應當加大對流域內入河排污口的監督檢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有關單位。按照生態環境部工作部署,珠江流域各地通過腳步丈量的方式,累計排查珠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庫岸線3.1萬公里,查出入河排污口1.5萬個,登記重點工業園區512個。在近年抽查抽測工作中發現,流域內部分地區依然存在工業企業出廠排口水質達標,但入河口水質超標問題。主要原因是部分排污單位入河排污口設置未審批或借道違法偷排,導致入河口處大量污水來源不清。針對上述問題,在日常監管中要做到暗查結合明查、高科技結合細功夫、問題反饋結合清單管理“三結合”及巡查河段必須查入河排污口,發現排污口必須測排口水質,發現超標必須溯污染源頭“三必須”。重點選取工業園區或工業聚集區周邊河段開展入河排污口抽查抽測,同時采取突擊檢查、夜間巡查、雨后抽查等方式防止偷排漏排。在抽查抽測過程中,重點核查排污口設置是否符合規范、排污許可證是否齊全有效、污染物排放是否達標等。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要通過視頻、照片及檢測數據固定證據,及時通報有關單位,并建立問題臺賬督促整改。
三是加強投入,保障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入河排污口涉及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類型多樣,問題復雜。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河網密布、產業多樣、經濟繁榮,入河排污口類型數量較多,監管工作難度大。要構建入河排污口全過程長效監管機制,離不開系統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管理辦法》提出要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基礎性研究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鼓勵開展遙感監測、水面航測、水下探測、管線排查等實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集成和推廣應用。相關責任單位應在現有信息平臺基礎上,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對排污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分析,識別污染排放規律與趨勢,結合環境容量與水質目標建立污染預警與預測模型,提前預判污染風險。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安裝入河排污口智能監控、繪制排污通道
電子地圖等方式實現入河排污口與排污單位精確匹配,避免借道排污行為,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智慧化全過程監管、信息化可視化追溯。
入河排污口監管是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珠江南海局將充分發揮指導、協調、監督職能,圍繞重點區域、重要水體,進一步加大抽查抽測工作力度,督促指導各地提高截污治污水平,完善全過程長效監管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珠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作者: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分黨組書記、局長 曹可)
來源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編輯 | 吳雨桐
原標題:解讀 |緊盯節點著力抽查 構建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體系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