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工程建設的潮流退卻后,手握運營項目的傳統公司一度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被認為是旱澇保收。但現在,運營項目的服務費拖欠問題成為普遍現象。與工程款拖欠相比,運營費拖欠更似“鈍刀子割肉”。
“(污水處理服務)拖欠很嚴重,化債的效果,從項目端還未體現出來。” 一位水務上市公司總裁在接受綠谷工作室采訪時說。
這家公司的環保運營項目以污水處理廠為主,目前的規模不到兩百萬噸。這位總裁無奈地說:“我們現在的運營規模不是很大,有些收款不好的,都退出來了。運營費用的拖欠比例,超過了110%。”
我國污水處理費實行“收支兩條線”模式,自來水公司向排水單位和個人代征污水處理費后全額上交財政,財政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污水處理企業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
業內人士稱,國內主流大型水務公司50%~90%的應收賬款來自污水處理費,欠款方主要為各地方政府。
我們以某龍頭公司A為例,可以估算出整個行業大致的污水處理運營費拖欠情形。
根據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的財報數據,這家污水處理運營規模超過1500萬噸/日的公司,應收賬款合計三百多億元人民幣。主要是污水處理服務費(這家公司水務業務以污水處理為主,2023年污水處理業務與供水服務收入之比為7:3),按70%計算,該公司污水處理服務應收款項在210億左右。
A公司的國內污水處理市場占有率約10%,如果我們僅以這家公司污水處理服務應收賬款(210億)為基礎來計算,可以看出,整個市場的拖欠已經達到2100億。考慮到該公司的項目大都在大中城市等支付力較強的區域,放眼更大范圍,那么得出的數據會遠超這個數字。
其他一些污水處理頭部公司的情形同樣嚴重。
B公司,截止2023年底污水處理運營規模為500萬噸/日,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應收賬款合計超過100億,應收賬款的構成中污水處理服務費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估算超過60億。
另外一家老牌水務公司C,污水處理運營規模接近600萬噸/日,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應收賬款合計超過40億,大部分是污水處理服務費。
還有市場排名靠前的D公司,30多億的應收賬款中絕大部分也是污水處理服務費。
應收賬款債務人主要為項目所在地的政府、環保部門或建設公司等,政府的財政狀況、污水處理標準的提升以及項目運營模式的選擇都是導致拖欠問題的重要因素。
一家涉及污水處理運營的環保上市公司總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擁有的100萬噸/日總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站也遭遇政府拖欠服務費的情況,而且比較嚴重。
他認為:未來幾年,環保行業將進入一段“分化、淘汰、重置、回歸”的休整期,而現金流是支撐企業完成這些動作的生命線。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戰斗中,環保企業必須積極應對、靈活施策,政府、行業和企業各方應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與溝通,共同應對應收賬款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水務公司的應收賬款問題在最近三年內呈現增加趨勢,且增長速度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長,導致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不斷攀升,并且賬齡變長,壞賬風險增加。一些企業反映,部分項目運營費拖欠已超過兩年。
尤其是2024年應收賬款增加較為明顯,主要與污水處理費相關。各公司對應收賬款的信用減值損失計提也在逐年增加,顯示出環保企業對應收賬款回收風險的關注。
高額的應收賬款仍對水務環保公司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構成壓力,也增加了公司的運營風險,長期來說,甚至對環保項目的安全運行造成威脅。
多家公司將應收賬款管理納入年度經營規劃中,注重關鍵時間節點,加強重點項目回款調度,多措并舉加強應收賬款回收工作。
但從根本上來說,污水處理運營費用拖欠問題的徹底解決,還要取決于地方財政狀況的改變。
國家針對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風險的一系列政策和方案陸續落地,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2024版)》中提到,將根據經營服務性收費改革進程實施動態調整。國務院部門文件中提到,將推動建立污水處理服務費與污水處理廠進水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削減量、出水水質等掛鉤的按效付費機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有望緩解
環保服務費欠款問題,促進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水務環保公司來說是好消息。但各家公司焦慮仍在:項目端還沒有看到效果。他們期待著春江水暖。
原標題:污水處理服務,全國欠費估計2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