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上午,臺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臺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任勝和介紹臺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關情況。
海洋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也是全球生態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人類活動不斷擴張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海洋生態環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為應對這一挑戰,保護我們共同的海洋生態家園,臺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今年1-10月,我市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任務完成度達75%以上,位于全省前列。“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一地一特色”進度順利,全省推廣復制要求完成率100%。“藍色循環”相關經驗亮相第六次聯合國環境大會。“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項目獲生態環境部2024年全國十佳公眾參與案例。今年我們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陸海統籌推進重點海域綜合治理
根據省重點海域攻堅戰方案,組織開展自評估,基本完成工業源、農業源和生活源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任務,16項重點工程有序推進。積極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聯防聯治,聯合寧波、溫州開展三門灣、樂清灣綜合治理行動。加強入海河流總氮削減,開展入海河流總氮超標情況預警,完成近3年全市生活源、農業源、工業源總氮排放和削減量核算。編制完成6條國控主要入海河流總氮污染治理與管控“一河一策”方案,組織開展3條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監測。持續開展沿海水色異常巡查,累計開展10次遙感預警,均已現場核查并閉環處置。推進修造船行業污染整治提升,聯合市經信局印發實施《臺州市修造船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組織開展3輪80多人次現場指導幫扶,37家在產企業通過整治,整治成效評估全省第一。
不斷提升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水平
錨定“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總目標,開展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專項行動,完成美麗海灣建設成效階段性評估。扎實推進海灣精細化調查任務,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臺州市海灣精細化調查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按時保質完成春夏航次調查監測任務。開展海灣提升行動,完成三門灣-臺州段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效果評估及指南編制試點工作和樂清灣-臺州段生態健康狀況評價。指導椒江區大陳島諸灣推進美麗海灣建設,重點挖掘特色亮點,加強專家結對幫扶,配合生態環境部對大陳開展2次“專家把脈行”,推動大陳建成國家級美麗海灣。
不斷加強海洋生態環境服務與監管
強化涉海項目服務與監管,今年全市海岸工程9個、海洋工程10個通過審批。跟蹤服務海洋工程環保設施驗收,督促并嚴格要求建設單位落實“三同時”制度。加強海洋傾倒區監管,開展2024年度全市傾倒需求調查和統籌,推進三門灣外海洋傾倒區選劃和溫嶺海洋傾倒區擴容,保障重大工程建設。指導開展重點入海排污口選劃論證,實時動態更新入海排污口清單,所有正常在用入海排污口均完成備案并納入“浙里藍海”數字化監管;組織開展入海排污口“核查、監測、溯源”,重點排污口前三季度監督性監測達標率100%。會同海經部門推進海水養殖尾水治理,依法依規開展海水養殖項目環評,提出分階段實施意見,對集中連片養殖區擬以鄉鎮、合作社或公司名義開展環評的策略。
積極推廣“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模式
落實王浩書記、胡偉副省長關于“藍色循環”復制推廣工作的批示精神,推動模式深化復制。“一地一特色”建設成效顯現,全市新建小藍之家5個,椒江區藍色循環數字化平臺和海洋生態保護展館建設完成;路橋區海洋塑料廢棄物再生“藍色工廠”建成投運,成功獲國際OBP(趨海塑料)認證,是全國首批具有多品類從源頭收集—再生造粒全流程認證的企業之一,臺州擁有了自己的海洋塑料高值利用再生企業;臨海市白沙灣“小藍之家”示范點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臺州市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若干規定(草案)》起草,藍色循環國家標準化試點工作順利推進。進一步完善海上環衛制度,7部門聯合印發實施《臺州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動方案》,嚴控源頭垃圾入海,開展海洋垃圾監測、重點岸灘和海域垃圾清理等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和深度,我們衷心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有效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同時,我們也期待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貢獻力量。
臺州日報記者提問
2023年10月30日,我市首創的“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項目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市一直致力于該模式的復制推廣工作,請問這一年來,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主要負責人王安回答:
自榮獲“地球衛士獎”以來,我市在“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模式復制推廣工作持續發力,將該模式深度融入海洋污染治理、資源再生利用等領域,為海洋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權益維護等貢獻更多“臺州實踐”。今年,在將海洋里更大量的漁網漁具納入了收集體系后,海洋塑料回收的體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臺州市共清理回收海洋廢棄物37282噸,其中回收海洋塑料廢棄物25310噸,回收船舶污染物5430噸,海上環衛清理量為6542噸。具體有以下進展:
一是頂層設計,制定試點方案。結合臺州實際,制定了臺州市“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各相關部門、屬地政府職責和沿海縣市區“一地一特色”建設工作計劃,項目化管理,責任制推進,清單式落實,開展海洋廢棄物的常態化、網格化、動態化治理。“一地一特色”創建成效明顯,椒江、路橋、臨海3個先行示范區如期完成各項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創新法規標準。起草完成全國首部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地方性法規,發揮地方立法實施性、補充性、試驗性作用。開展海洋塑料污染數字化治理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工作,編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制定25項標準。標準體系的建立將填補地方乃至全球標準空白,在國內外率先掌握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標準體系話語權。
三是數智賦能,做強監管平臺。推進政府端“藍色循環”數字化治理和監管平臺建設,集成海洋廢棄物閉環治理、海洋塑料碳交易增值、價值再分配體系等核心場景,逐步形成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公共數據庫,貫通“藍色循環”應用和海上環衛、邊灘環衛數據資源。現已完成藍色循環PC端、浙里辦端、浙政釘端、微信小程序四部分內容建設,臺州市各個海洋塑料廢物物收集點“小藍之家”數據現均已整合至監管平臺,年內將上線運營。
四是高值利用,培育藍色工廠。依托臺州塑料產業鏈優勢,整合低小散企業,培育海洋塑料再生利用“藍色工廠”,協助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拓寬海洋塑料應用領域。并積極幫扶塑料再生企業打造高值利用的閉環價值鏈,有序構建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產業體系,助力實現生態共富。路橋海洋塑料再生“藍色工廠”已獲環評審批及排污許可證,并成功獲國際海洋塑料O B P認證,是全國首批具有多品類從源頭收集—再生造粒海洋塑料全流程認證的企業之一。
五是加強宣傳,引領公眾參與。高標準建設“海洋地球衛士”生態教育基地,成為展示海洋生態治理的窗口。深入挖掘文旅資源,在臨海白沙灣濱海景區設立特色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區域,打造海洋塑料循環利用交互場景,并通過積分制度給予收集者一定激勵,充分調動公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全國生態日、全國海洋宣傳日,開展“紅色引領、藍色循環”凈海凈灘等系列活動。今年,共舉辦海洋生態公益活動35場次,線下參觀人數超1.5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社會各界的海洋生態文明意識。
接下來,我們將推進沿海各縣(市、區)“一地一特色”示范創建再突破,全市海洋廢棄物實體化、立體化收集體系再提升,鼓勵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公眾加入“藍色循環”治理體系,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體系,打造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工作“標志地”。
臺州晚報記者提問
臺州是中國主要漁區、浙江漁業大市,請問如何振興“藍色糧倉”,同時做好漁業污染治理,助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臺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局海洋經濟規劃處副處長牟盛辰回答:
廣袤富饒的海洋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資源與空間,也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我們以振興東海“藍色糧倉”、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目標,打好海洋牧場創建、增殖放流等“組合拳”,統籌加強“漁業—漁港—漁船”污染防治,努力促進漁業水域環境持續穩定向好。
一是著力創建海洋牧場。深化國家級海洋牧場創建,今年臺州2處海域(溫嶺積洛三牛海域、三門五子島海域)入選第九批國家級海洋牧場,全市申報數、新增數均居全省第1,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4處,總數躍居全省第2。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區域的附著生物量有效提升,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起到了良好的資源養護與修復效果,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二是著力做好增殖放流。優化增殖放流方式,因地制宜選擇優勢種、經濟種、衰退種及其他有利于豐富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土著物種,加大主要物種的放流數量,促進代表性魚類資源修復。今年以來,聯合市生態環境局、浙能臺州一號等單位,累計放流大黃魚、日本對蝦、曼氏無針烏賊等海淡水苗種2.5億單位,完成省定任務的152.1%。
三是著力抓好漁業生態治理。加強漁業、漁船、漁港等重點領域的生態治理。深化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實現水產養殖尾水“零直排”。全市3000余艘24米以上漁船全部配備防污染設施;對于生活污水,400總噸及以上和小于400總噸但核載15人以上的所有漁船全部配備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全面落實沿海中心漁港“一港一策”污染防治措施,全市6個沿海縣(市、區)二級以上漁港全部配備油污處理設備,船舶污染物轉移超2萬艘次。同步推進港域保潔和漁網治理,所有漁港陸域垃圾全部納入城鎮環衛管理,大力推進網衣、浮球等廢棄物集中收置和資源化利用。
臺州電視新聞綜合頻道記者提問
生態環境部近日公示了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名單,大陳島諸灣成功入選,為今年浙江省唯一,非常不容易。請問市生態環境局,在大陳島諸灣美麗海灣建設過程中,我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主要負責人王安回答:
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是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既是展示我們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窗口,更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海洋生活的向往。此次大陳島諸灣能夠入選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是各個部門戮力同心、團結協作打造的優秀成果,在此非常感謝同志們的辛苦付出。
為打造“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大陳島諸灣,臺州市各部門根據大陳島自然稟賦和基礎條件,具體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陸海統籌共創“水清灘凈”海灣。投資1450余萬元,對梅花灣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推進大陳島5個入海排污口規范化整治,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實現“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實施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普及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首創“海洋云倉”和“藍色循環”海洋廢棄物治理新模式,開發“漁省心”APP,以數字化手段實時監控污染物收、運和處置,對船舶污染物進行分類管理。定期開展濱海區域巡查和垃圾收集,利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實施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藍色循環”項目榮獲聯合國2023年度“地球衛士獎”。
二是生態優先共繪“魚鷗翔集”海灣。總投資2.4億元實施大陳島生態修復項目。開展自然保護地建設,修復森林植被1835畝,2023年全島森林覆蓋率超60%,榮獲“國家級生態鎮”稱號。投資3000萬元,建成大陳島海洋牧場示范區。大陳擁有省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三處自然保護地,20多種鳥類以及梅花鹿等野生動物在這里棲息繁衍,包括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環境良好。
三是綠色發展共建“人海和諧”海灣。建成34臺大型風力
發電機,國際首創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投運全國首個海島“綠氫”綜合能源示范工程,構建陸地-海島-風電互聯系統,實現全島能源綠色發展;推行海島全電生產生活模式,實現全民生產生活方式低碳化;開展大陳島碳中和示范區建設等藍碳項目以及海洋藍碳交易試點,建設數字化系統平臺,拓展“兩山”轉化通道。以墾荒精神為引領,圍繞“中國紅色旅游第一島”目標,以紅色旅游帶動綠色開發,打造文漁旅融合大陳旅游新模式。成功簽約總投資100億的大陳島文旅融合整體開發項目,大陳島紅色旅游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獲評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近5年,大陳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逐年攀升。
臺州日報、臺州晚報、臺州電視新聞綜合頻道、臺州綜合廣播FM98.7、臺州交通廣播FM102.7等各有關媒體參加發布會。
來源 | 市環境宣教信息中心
一審 | 方倩 二審 | 褚麗娜 三審 | 王嘉伊
原標題:全省唯一入選國家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臺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